校训,校园文化之魂

2022-10-06 02:07: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校训,校园文化之魂 》,欢迎阅读!
校训,校园文化

校训,校园文化之魂

作者:周桂范 张磊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28



周桂范 张磊

(辽宁兵器工业职工大学 辽宁沈阳 110045

摘要: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在工作中结合学校实际加强软环境建设,注重形成适合校本特点的文化体系,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校训,使之能够体现校风教风和学风,以我们的责任意识与学生职业理想为出发点,始终坚持新型办学理念,以成人促成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本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最终形成了“感恩、收获、自强、作为”的八字校训。它浓缩了校园文化内涵,对学校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校训 校园文化 教育理念 教育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245-02

校训,原本是学校校长讲话中的关键词语,因为既有底蕴又有实效,同时也能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原则与培养目标,体现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与教育理念,体现一个学校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内容。校园文

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校园文化对形成学校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校训为何是校园文化的灵魂?第一,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校训是精神文化凝练的重要表现形式,理所当然应该体现校园文化核心。第二,校训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校训既能用来激励和劝勉教师和学子们,同时也能体现学校

的办学原则与目标。校训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于造就和培养人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我校办学历史悠久,集中、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成人高职成立于1956年,具有58年的办学实践经验,在工作中注重形成校本系列思想体系,加强软环境建设,2007年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校训,最终形成了“感恩、收获、自强、作为”的八字校训。它浓缩了我校校园文化内涵。

八个字总体体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感恩、收获、自强体现了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的三个方面。感恩与收获结合体现德性与知性的统一,收获与作为的结合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自强与作为结合体现为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感恩之心是人类重要情感之一,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人民,具有这样优良的非智力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收获体现为对知识能力的追求,是我们最根本的教学目标;自强是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只有磨练得更加坚强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作为体现了知行合一,在知情意统一基础上,具有追求卓越的职业理想才能有所作为,实现了人的发展,这样才是体现了教育目的。

1 “感恩”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养成,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更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没有任何借口》[1]中的观点,‘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养育,没有师长的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人都是社会的人,我们何能存在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条件!’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工作和生活,就


会促进个体成员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教工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尊重教工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合理性需要,使教工与学生具有归属感。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更加明确了“以成人促成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理念”。由学校党政策划,由学生自己编撰的校刊《菁菁校园》至今已

有十年时间,在中职教育迎评工作中汇成《菁菁校园》合订本一册。学生德育工作得到新尝试。

“没有父母的养育,没有师长的教诲,没有社会的关爱,没有他人的照顾,我们何能存在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学校每年结合五、六月份相继而来的母亲节、父亲节,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征集优秀作品,刊发在校刊上。或组织感恩母亲节大型亲子活动,让每个孩子在母亲节这一天为母亲做一件好事,写一封感谢母亲的信,感谢母亲给予生命,感谢母亲多年培养所付出的辛劳。感谢教师不倦教诲。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学习,工作才会有动力。常唱那首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驴之死”的典故,驴之大惑,驴之愤愤,僧人之叹息:“果真是一头蠢驴!人们跪拜的,是你背上驮的佛像啊。”感谢周围的人给你带来的一切,一个人成长、事业的平台很重要。

“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作为全市人民共同践行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诚信、感恩、奉献、善良、责任……正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普通人内心那份道德坚守,构建起我们大家共同的价值观,构建起沈阳这座城市的价值观。将“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沈阳市民的基本道德准则,融入校风建设中。

2 “收获”体现为追求知识与获得能力的统一,这是职业院校教育目标的体现

学生的收获在于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教师的收获关键在于处理自我与非我。“认识你自己[2]”这是刻在古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世界性著名箴言,人类从苏格拉底时代开始了反思自己认识能力,才使人类理性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认识自己的重要前提是超越于自我,在超我的视野中认识自己才能避免认识障碍。《教育社会学[3]讲,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由人组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是进行一切工作的前提。

找到自我,首先,珍惜周围的人提供的平台。我校工作围绕教育教学,招生就业两条轴线进行,感谢组织安排,并珍惜每一次公开课的机会,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一线中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管理的层面上,管理人员开动脑筋科学地制定劳动竞赛方案,在教学中通过评课、公开课及学生测评、管理人员测评等方式,以劳动竞赛方案为客观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客观地,公平、公正、公开地评价每位参与者的绩效成果,通过感恩意识的强化,职工更加爱岗敬业了,通过层层鉴定绩效考核责任书,实现了目标化管理。同时在学生中也涌现出一大批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每年的教师节组织召开学年度开学典礼及表彰大会,表彰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及学生干部,形成了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校园文化建设从实施主体划分为学生文化与教师文化的,两者的统一体现在教学活动与校本研修中。为此我们以教学研究为突破口与契机,大力开展教学改革。我们学校在2013-2014年由学科带头人主持了五项省市国家级研究课题,通过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建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实施现代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通过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使自身的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新的飞跃;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教学改革建立了自主学习模式,使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统一效果。

3 “自强”是华夏子孙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学校生存发展的源动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中的这句名言,在书法家的作品中,在毕业生的赠言簿上,在普通家庭的客厅书房,在无数办公室的醒目处,这句名言总是以极高的频率出现。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坎中。尽管我们学校办学的历史悠久,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多种原因也存在着办学硬件不足。自强自立,让我们这样的一所学校,不等,不靠,不要。学校采取联合办学,我方出场,对方出资金,通过修旧利废,借鸡生蛋的办法,修缮闲置房舍解决学生住校问题。大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硬件条件。也正是这种精神,在学校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师资紧缺。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或学校内部自我培训等方式解决师资不足问题。教职工队伍的培训和管理,设立教师岗位培训和管理制度。引入核心价值观: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引导教师积极开发新的学科领域,学校专兼职教师积极承担教学任务,解决高薪外聘的师资状况。

2013年初随着办学出资单位资源重组,我校培训任务加大,培训目标要求标准化、系列化、高端商务化。在困难面前,教职工思想意识、角色转变快,很快适应了主体工作的开展。屡次获得沈阳市“华晨杯”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我们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源动力。

4 “作为”是人的知行合一的过程,也是人的自我实现与奉献社会的统一,是教育理念的物化

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受教育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教育社会学认为,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要学会关心人,学会与人相处,融入社会中,又要回报社会。知识改变命运,技术成就未来。

有了感恩的源动力才会有收获。我校一中职毕业生求职,曲折之后偶然中得到了一人事部门的回复,“虽然你仅仅是一个中专生,但你有锲而不舍,勇于探索、进取的精神和才气,你让我想起了那些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庄稼。只要是成粒的,都是拼了命地吸收阳光、水分和肥料才长成了,吃起来特别地清香。我坚信在一所很普通的学校出来的人也不会比那些名校学生差。许多年前的我谋职,就像现在的你,老板没有嫌我学历低录用了我,而我带着感恩的心努力工作,并把这种感恩传递下去”。他被破格录用了,如今已成长为一名企业中层干部。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公司首席技能带头人、省级数控大师工作室领创者王巍也是我们校优秀毕业生的代表。

我校能够在蓬勃发展的大潮中生存发展,源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于我们确立并坚持的办学理念。

5 结语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它充分体现着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应通过理念的创新、育人目标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促进学校不断的向前发展,通过学校的发展与教师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校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在实现学校发展的大目标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自强不息,弘扬校园文化之魂,同舟共济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春天里,再创职教辉煌!

参考文献

[1] 芬博瑞.没有任何借口[M].任月园,.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2] 康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蒂文·密勒.认识你自己[M].丁亚平,龚隽,.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87831fd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e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