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说课稿

2022-08-02 04:1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雨巷》说课稿》,欢迎阅读!
《雨巷》说课稿

《雨巷》说课稿



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巷》。我将从说课程标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说课程标准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阶段诗歌学习具有如下要求:

1、培养对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文学修养。

2、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二、说教材

《雨巷》是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年级使用的必修1的第一单元第二

课《诗两首》的第一篇.本单元“阅读鉴赏”部分,选编的是八首中国现当代诗歌,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习现代新诗,在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的情况下通过反复诵读,把握其中丰富的意象,领悟诗歌独特的意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雨巷》是现代派大师戴望舒的成名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本单元以《雨巷》为例子给学生展示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悠长寂寥的雨巷,在雨巷中彷徨的独行者,以及那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鉴赏象征诗

能力目标:1、培养训练学生的朗诵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关注社会、追求理想的感情,促使学生培养健康的

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领略诗歌音乐美,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分析意象及象征意义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三、说教法

为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导的教学计划,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以及深刻理解和掌握诗歌的内涵、思想及音乐美,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法:


1、朗读法。朗读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可

以通过朗读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为了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情感,我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朗读诗歌技巧的指导。 2、讲述法。有利于全面、准确、系统地传授新知识,突出重点和难点,在诗歌的关键部分进行详细深刻地讲述。 3、提问法和关键词语点拨法相结合.针对诗歌重点词语和意象,对学生提

出相应的针对性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将关键点问题罗列出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进而做到当场解疑,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说学法

新诗的学习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因此我将引导学生学会用以下的方法来学习诗歌:

1、自主诵读法: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艺术,是情感的载体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诵读应该是学习诗歌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 2、联想与想象法:《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在品读中,要注意诗歌的情与景,境与情的不同层次的理解,重视联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3、合作和探究法:诗歌是隐喻性很强的艺术,由于阅读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限制,个体有时无法正确的解读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小组的合作与探究正好弥补了个体的不足,引导学生到学习小组中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我将设置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设想在暮春的江南,天下着蒙蒙的细雨,想象在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与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般的姑娘邂逅的画面,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情景画面,让学生们进行联想与想象,从而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首先应该注意不常见字的读音和字义。例如:彳亍、颓圮等.其次学生齐读应该留心以下问题: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归纳: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这首诗很美。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因为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4、再读课文,重点研读

1)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写了哪几个“意象”?


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四个意象。

第一个是油纸伞。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让人感到幽深寂廖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第三个是“我” 诗歌中的“我”独自彷徨在寂寥悠长的雨巷,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什么.

第四个是丁香姑娘.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

4、三读课文,拓展延伸

《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说姑娘是丁香一样的呢?从而展开对丁香的思考与联想:丁香常见的有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漂亮和忧愁.古人早有先,如李璟有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的《代赠》中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都是将丁香与愁思联系在一起。

六、说板书设计

雨巷

戴望舒



||||| 油纸伞 |||||

“我"—— |||||| “雨巷" |||||||-—“丁香姑娘" 彳亍、彷徨、惆怅 悠长、 寂寥 芬芳、凄婉、哀怨

忧愁的青年 阴冷、灰暗的现实 美好理想的化身,可望不可及的梦

板书中特别提炼出贯穿整首诗歌的四大意象:油纸伞、“我” 雨巷、丁香姑娘.并以“我"和丁香姑娘撑着油纸伞相逢在悠 长寂寥的雨巷为结构,以及每个意象在诗中的描述和深刻意蕴贯 穿板书,形象生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8e915fb01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