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之音《青春舞曲》教学设计课例

2023-02-11 09:0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天山之音《青春舞曲》教学设计课例》,欢迎阅读!
天山,之音,教学设计,舞曲,青春

天山之音《青春舞曲》教学设计课例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初级中学 266417 一、天山之音《青春舞曲》教材分析

《青春舞曲》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歌曲,它的歌词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哲理,曲调欢快而跳跃,是一首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情绪欢快活泼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具有维吾尔族舞蹈性的音乐风格。歌曲以太阳、花儿、鸟儿简单明了的形象抒发了维吾尔族青年赞美青春的美好珍惜青春年华的欢乐情绪,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是一首非常富有教育意义的民族歌曲。

二、天山之音《青春舞曲》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有待提高和加强。因此,主要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三、天山之音《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课型:唱综课

教学内容:七年级第三单元天山之音之《青春舞曲》

教材分析:《青春舞曲》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是一首齐唱曲目,G大调,4\4拍,由王洛宾搜集整理,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其优美的旋律和欢快、活泼的曲调,深受人们的喜爱。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歌曲的聆听与学习,使学生感受新疆维吾尔族歌曲的美,了解民族文化,并从歌曲中明白珍惜时光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体验、模仿等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掌握与之相关的音乐知识。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轻快而富有弹性、活泼而富有朝气的情绪演唱歌曲,并用维吾尔族音乐的典型节奏为歌曲伴奏,加深对王洛宾的认识。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而富有弹性、活泼而富有朝气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熟识维吾尔族音乐的典型节奏,并用其为歌曲伴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简要介绍新疆维吾尔族都有哪些特色。

2)通过《阿拉木汗》简单了解新疆音乐典型节奏型和舞蹈动作,有初步印象。 3)引出维吾尔族歌曲明确本课学习内容——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 2.初步感知歌曲。

聆听歌曲原唱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请同学们说出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从哪些方面可以感受的出来? 齐唱;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节奏和歌曲的演唱。 3.学唱《青春舞曲》。

1)节奏练习。从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入手,将乐谱中所用到的节奏型列举出来(强调十六分音符和附点节奏),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掌拍击节奏,节奏掌握后填上所对应的简谱,再引导学生边拍节奏边视唱简谱。

2)教学生根据刚才节奏的学习和分句的演唱,将简谱进行完整演唱。

3)引导学生寻找简谱中音符的规律、乐句之间的规律,介绍歌曲运用的创作手法。(鱼咬尾、重复和变化重复)

4)填词演唱。学生自己填词跟音频演唱,思考这首歌曲的寓意是什么?找出歌曲当中的衬句,有何作用?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分为几部分? 4.歌曲艺术处理。

1艺术处理一:一领众和与舞蹈。


2艺术处理二:改变速度与轮唱。

3艺术处理三:教师自带小乐器——铃鼓,选出几名同学为大家的演唱进行伴奏。 4)欣赏一段维吾尔族舞蹈的视频,并学会两个舞蹈动作,师生一起随音乐演唱并跳舞。

5)根据前面环节的讲解,总结维吾尔族歌曲的特点。 6)简介王洛宾。 5.课后练习。

有感情地背唱《青春舞曲》

四、天山之音《青春舞曲》观评记录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听、赏、唱、奏、舞中感受和体验新疆音乐风格特点。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分析指导,达到了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通过改变节奏型来创编歌曲,以多形式创作练习歌曲,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与合作意识,进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艺术表演能力。本课内容丰富,主题突出,手段形式多样,设计合理,是一节较为成功的音乐课。 五、天山之音《青春舞曲》效果分析

通过节奏型练习和创编舞蹈的练习,使学生体验了新疆民歌歌舞结合的音乐特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了作品的轻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体现了节奏型切分音的运用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六、天山之音《青春舞曲》课后反思

在《青春舞曲》这课中,我围绕感受歌曲、歌唱歌曲、表现歌曲,引导学生在听中感受音乐,并表现音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在审美中发展内心听觉。先用视频感受新疆歌舞特点,再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在听中感受音乐内涵。

2.在审美中学唱歌。通过节奏练习、唱谱,唱歌,感受分析音乐的情绪,使学生在享受中学习歌曲,进而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3.在拓展练习中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用多种形式积极创编表演,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

不足之处:

1.有些语言衔接得不够好,语言感染力不够,今后应在此方面多下功夫,争取能用生动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来吸引学生。

2.教学环节中虽然设计了打击乐这段,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体验到打击乐的乐趣,今后应该让大部分学生参与进来,体验音乐的快乐。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9a2e432d2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