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鉴赏之苏轼书法

2023-01-09 08:07: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书法鉴赏之苏轼书法》,欢迎阅读!
书法,苏轼,鉴赏

书法鉴赏之苏轼书法

苏东坡书法美学思想浅谈

苏轼书法列为宋四家之首,富于才情、善于抒情的苏轼书法,天真烂漫,是宋 代书法中最长于抒情的书法艺术。他学养深厚而乂极富才华,一生历尽坎坷,但豪 放乐观,他的书法也体现出这种精神。

考其书法,“东坡先生少日学兰亭,中岁喜学颜鲁公”(黄庭坚语)。据介绍, 判凤翔时写的《亡伯父苏涣诗帖》是较早的作品,小楷诗稿,此帖极具典型的晋 人小楷风味。熙宇年间在京时写的《治平帖》,赵孟頫认为“字画风流韵胜”;判 杭时的《钱塘帖》、知密时的《乞超然台诗帖》、知徐时的《黃楼帖》、知湖时的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等都是任情纵意,字字断还欲连的小行书,真正的兰 亭风格。在黃州以前,苏轼的书法主要是继承二王,继承传统,典型的晋人风格。 他早有革新精神,一直反对唐人讲究法度的条条框框,提倡书法艺术要摆脱传统束 缚,意之所至,自由创造。

《黃州寒食诗帖》,“自我来黃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年乂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少年子,病起须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 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 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内容为作者自作诗,诗作是苏轼罹难文字狱后 被贬黃州,生活困顿潦倒的真实写照。该帖为手卷形式,其用笔如行云流水,一气 呵成。可谓“端庄杂流丽,刚健复婀娜”,故有“苏书笫一”之称。诗文全篇洋溢 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苏轼将诗句中的心境情感变化,寓于 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连,浑然天成。其结字亦 奇,或大


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 千。难怪黃庭坚为之折服,叹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 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董其昌也有跋语 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黃州寒食诗 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 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此外,在黄州写的手札、序跋等书法作品,也是宋人尚意书法的杰作。《新岁 展庆帖》是写给陈季常的书信,更多地表现为尺牍上的抒情尽意之美,一封短简, 儿行问候,书迹优美,包含深情美意,令人珍惜。苏东坡这一篇贺新年的书迹,醇 厚婉美,自然劲秀,真情透于笔端,令人白看不厌。董其昌誉为“须臾九重真龙 出,一洗万古凡马空”。《至主薄曹君尺犊》、《获见帖》、《一夜帖》等抒情小 品,长短错落有致,具有强烈的形式感,是宋人尺牍中的精品。苏东坡对自己有别 于晋人、唐人的尚意书法也颇珍视和自负,曾书“此纸可裁钱祭鬼,东坡试笔,偶 书其上,后五百年,当成百金之直”自负之态跃然纸上。

苏东坡秉持“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的艺术创新论。创新是为了确 立一个书法家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其自我意识,而非他人意识。但创新并非无源 之水,苏东坡的创新论中,既追求新意,也向古人吸取精华,也即“自出新意”和 “不践古人”的辩证统一。他还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也就是说,“出新意”、“豪放”必须出自“法度”、“妙理”之中,才是艺术 新的准则。

苏东坡在创作上主张重神轻形。苏东坡的一首诗云:“心存形声与点画,何暇 复求字外意。”明显表示了对形质的轻视。为此,他学习古人书法时,往往不拘形 质,以意为之。《西楼帖》中有他临的王羲之草书,他自跋云:“点画未必相似, 然颇有逸力风气。”苏东坡的重神轻形与其“寓意”说非常有关。他说:“吾虽不 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 烦推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9e6c7cca5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