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从《南史》看初唐人对诗歌风格的品评(一)

2022-04-19 16:1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析从《南史》看初唐人对诗歌风格的品评(一)》,欢迎阅读!
试析,品评,唐人,诗歌,风格

试析从《南史》看初唐人对诗歌风格的品评()

论文关键词:初唐诗歌南朝诗歌绮靡典丽

论文摘要:初唐诗歌继承了南朝的绮靡诗风,不但南朝诗歌固有的一些弊病没有得到刘正,而且,诗歌的内容也大抵是歌功硕德或以丈辞为娱乐的。在诗歌的表现形式方面,唐初宫廷诗人们汲取和总结了前代的经脸,并且有所发明和发展,使之日漆丰富和完善,这时唐诗走向成熟是有重要意义的。 唐朝的初年,诗坛上仍弥漫着南朝诗歌的绮靡诗风,如何对待齐梁诗歌以及唐诗该确立自己什么样的地位成了巫待解决的问题。唐太宗及其重臣都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们从南朝之亡国的教训中认识到齐梁诗歌的弊端,认为应该融南北文学之长,建立新的文学体制。唐朝的文学主张是合南北之长处,而各去其所短。但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文学有其各自鲜明的地域特点,其中的差异不是轻易就能够消除的,如何整合有不同文化传统的南北文学是摆在初唐诗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的艰难的历程。这从初唐的诗歌创作状况和当时人们对诗歌的品评观念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唐太宗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他一方面提出文学应该词理切直,可裨于政理”(《贞观政要·史》),另一方面却爱好绮艳雕琢的诗风。唐太宗的很多诗确实有明显的南朝诗风影响,如《采芙蓉》:“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游莺无定曲,惊鬼有乱行。莲稀声断,水广掉歌长。当朝重臣们如长孙无忌,魏征、虞世南,上官仪等人的大部分作品也是明显接受了南朝诗风的影响,生活视野狭窄,内容贫乏,缺乏强烈的感情,词采上注重华美雕饰。他们写的大量应制、奉和诗,就特别突出地反映了这一点。如许敬宗的:“飞云临紫极,出震表青光。自尔家寰海,今兹返帝乡。情深感代国,乐甚宴谁方。白水浮佳气,黄星聚太常。岐凤鸣层阁,挪雀贺雕梁。桂山犹总翠,蓄薄尚流芳。攀鳞有遗皓,沐德林称筋。”(《旧宅应制》)这与梁陈的应制,奉和之作并无不同。这固然反映出了上行下效的现实,同时也反映出初唐诗坛在受南朝绮靡诗风余波的影响,诗歌还远未能真正成功整合南北的诗风,确立起自己独特的地位。 初唐人对南朝诗歌的品评,《南史》中有明确的反映。《南史》八十卷记录了从公元四二0年至公元五八九年间宋、南齐、梁、陈四个政权共一百七十年的历史,是在记述南北朝至隋历史的《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等纪传体断代史基础上修成的。作者李延寿在唐太宗时代曾先后参加《隋书》纪传、十志和《晋书》的编写工作,还参与编辑过唐朝的,并着有《太宗政典》 《南史》按士族门阀地位的高低来排列先后的顺序,许多为后世所称道的文学家,如颜延之、沈约、谢灵运等,都是作为朝廷官员而写人史传的,文学才华只是作为一项特长而点缀其人的,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简短地一笔带过而已。陶渊明则被列人了《隐逸》之中,而真正的文学》传中列举的大多是经学儒生。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在唐初史学家眼中,南朝文学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身份,文学家的地位很低,甚至不如隐逸之士,陶渊明就是作为隐者被写人《南史》的,史书中主要记载了他的独立节操,而他最重要的文学作品诗歌,文中却极少提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9f528a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1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