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协奏曲

2023-05-04 05:0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筝协奏曲》,欢迎阅读!
协奏曲,古筝



古筝协奏曲 《西楚霸王》刍议

2011-06-21 16:26:36 来源: 作者:巢霞 浏览:707 评论:0

【摘要】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接受前辈华夏乐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后产生的音乐精品的积极影响,作者采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刘邦、项羽垓下之战为题材,以古筝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艺,运用西方协奏曲的体裁和形式,创作出中西音乐文化完美融合的上品。这部新作,特别注重对华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成功继承与创新。并且对于筝乐演奏的传统功夫及新式技艺,匠心独运地予以选择性的融会贯通。在潜心继承中华民族筝乐神韵同时,大胆利用现代创作技法。不仅吸收相关姐妹艺术的养分,而且还成功借鉴西方音乐的思维、语言。在继承筝乐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使用西方音乐创作理论、技法等,来进行古筝新曲的创作,藉以完美地塑造出西楚霸王“乌骓赠亭长”、“头颅赠故友” 的大义凛然的悲剧人物的音乐感情形象。 【关键词】《西楚霸王》;古筝;协奏曲;“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传统筝乐,是中国几千年传统音乐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是历史沉积下来的民族文化瑰宝。这些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中国民族音乐中的珍品……它们虽地方色彩浓郁,但流行地域较小。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的文物证实,在2500 多年的古筝音乐长河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筝曲创作及演奏大家,培育出了声韵优美的华夏古筝文化。但是,民间演奏家们,在其自娱自乐中即兴创作的筝曲,结构和内容均较单纯,曲式也较简约。演奏方式也多为独奏、齐奏,并十分重视传统的“声韵”——听声、见韵的阴柔美。且要求以优雅的动作抚出美妙的筝乐,因此又雅称“抚琴”。其中特别强调筝家个人的意趣好恶,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的筝乐审美行为,似乎不大顾及他人的判断和褒贬。总之,筝乐阴柔多于阳刚,温文尔雅者居首,几乎不见气势磅礴的传统筝乐。协奏曲完善于巴洛克时期,由独奏乐器和乐队共同完成演出的协奏曲,它的独奏乐器,既能充分发挥原有的特长,又能通过管弦乐队的协奏,共同创造独奏与协奏共同建构的织体丰富、别开生面的崭新乐章,因此,深受听众的热烈喜爱。中国古筝协奏曲,原本也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交融后的化生物。通过现代中国作曲家的努力,成功的将中华民族的筝乐与西洋协奏曲体巧妙的结合起来,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古筝协奏曲作品。这些作品,既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吸收西方音乐创作理念、技法;既有中国的古典韵味,又有西方音乐氛围;既有恢弘的交响性,又有丰富多彩的中华音乐内涵;既能充分展现古筝独特的艺术魅力,又有西音乐的丰富色彩和磅礴的艺术力量……自早期的《汨罗江幻想曲》起,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古筝协奏新曲。还有部分新作,它们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打破传统筝乐的一些局限,全面提升筝乐的创新性和时代性。如《临安遗恨》,《枫桥夜泊》,《陆游与唐婉》,《武陵吟》等。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采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刘邦、项羽垓下之战为题材,以古筝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艺,运用西方协奏曲的体裁和形式,使这首作品呈现出中西音乐文化的完美融合作。

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的作者何占豪,是我国现代著名、杰出的曲作家之一。近四十年来为筝乐艺术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协奏曲作品,这些作品除了富有戏剧性、抒情性外,还具有强烈的民族性。除大力加强、扩展中华民族音乐的表现力,还竭力追求民族音乐新作的交响化。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可供研究的演奏性课题多多,且也是仁智互见的。但是,对于一部标题明确、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音乐作品的总体把握十分关键。多年来以此为题的音乐作品也不少。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这部佳作,似可谓为集大成者,作品着重表现了原拥兵自重、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用重兵似铁桶般的包围而“四面楚歌”,他在爱姬自杀后突出重围,因无脸再见江东父老,拒绝亭长劝其渡江返楚以重整旗鼓的好意,转身杀回敌阵……曾“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盖世英雄项羽,完成最后的壮举: “乌骓赠亭长”、“头颅赠故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自刎安徽和县的乌江边上。作者企图通过音乐(感)情(形)象的着力刻画,以表现古战场上人喊马叫的激烈撕杀中,西楚霸王气盖山河的英雄气概。特别是深刻的表达了项羽和虞姬之间那荡气回肠的诚挚爱情、斗士们思乡时的侠骨柔肠……整体上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寄予了更多的赞颂、惋惜、同情。

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采用ABA 三部结构:A——呈示部;B——展开部;A——不完全再现部。这种ABA 三部结构,不但可以呈现音乐品的主题思想,还可以将基本乐思,做进一步的发展和引入对比因素,不完全再现部,可与呈示部呼应,也具有稳定结构并为整个作品终结的作用。该曲有古筝、乐队协奏和古筝、钢琴协奏两个版本。由于条件所限,一般人多演奏后者。笔者仅根据后者的版本,对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音乐予以浅析。 1A——呈示部

整个呈示部在一种背景音乐的基础上揭示主题。一开始旋律在中低音区活动。节奏缓慢而曲调低沉。羽调式的音乐材料,用以体现西楚霸王项羽,在中了汉王刘邦属下韩信元帅千军万马的十面埋伏后,困于垓下、四面楚歌、众叛亲离,内心十分愤恚、沉重。筝乐以节奏单一、曲调低沉的形式出现,意在突出失败者的沉痛。从第7 小节开始,使用右手摇指音和左手三连音组成织体,厚重中溢出阴柔的思绪。音乐意境刚中带柔、隐约朦胧,欲把听众的思绪,带进一段悠远的历史回忆之中。第11 小节运用左手演奏琶音,使音乐从朦胧中渐渐明晰。尤其是此后的几次刮奏,着力于进一步展现主人公千头万绪的内心世界。音乐织体编织,左手以古筝上连续的三连音演奏,整体上加强音乐的流动感,用来体现项羽心中的愤恚、苦闷、惆怅、彷徨。从第38 小节开始,在A=1 调高上再现主题,意在进一步揭示主题。从74 小节开始,钢琴协奏部分速度开始加快,采用大量不协和的非三度叠置和弦,预示着在隐隐战鼓声中,暗藏着凶险的杀机,以此引出古筝的小快板,描绘敌我双方士兵在生死搏斗前,人影绰绰、蠢蠢欲动的画面。尽管这段的音乐素材还是源自主题,但是演奏速度、力度等都有较大变化,旋律干脆利落,少了主题开始时的一丝阴沉、晦暗。94100小节的音乐,要求采用大量的点指和快速小搓相交替的指艺来展示筝乐。从101 小节开始,使用摇指、左手有力的长刮奏,以及第150 小节后的大量扫弦、快速琶音等,以突出层次感,将音乐层层递推,凸显战场上双方战士短兵相接、悲壮撕杀的场面,烘托项羽临危不惧,在长嘶的乌骓马上,高声咆哮、血刃敌人——音乐激情四射、酣畅淋漓。 2B——发展部

1




乐曲从第221 小节开始,速度变为每分钟60 拍,钢琴部分虽仍采用三连音协奏,但似乎少了此前的磅礴气势,音乐氛围变得缓和,乐态悲伤、惆怅。大量e 商调式的慢速分解和弦,应和着以皖、鄂民歌为素材的音乐,暗示项羽的战士们在铁桶般的围困中,突然听到四面飘来的家乡楚歌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此后霸王与虞姬生死别离,儿女情长、依依不舍……项羽对未来的前途莫测的彷徨。这段节奏相对较缓、曲调起伏不大、不甚复杂的演奏,音乐走向凄美,委婉、苍凉,却是十分匹配的。继而又以泛音演奏作中结,给人提供无限遐思的时空。从第271 小节开始,钢琴演奏以紧凑、极富颗粒性的十六分音符开始,速度突变为每分钟160拍,给人以一种恐惧感。以mf 的力度摇指演奏的古筝音乐,与钢琴演奏的音乐逐渐形成合力,旋律起伏跌宕,共同着力于突出一种紧迫感。此处几次强有力的古筝点指,反复演奏级进上行和级近下行的旋律,以示楚汉双方再度捉对厮杀,楚军奋力突围而不能。战场上金戈铁马、血流成河,冷兵器战场的短兵相接,气氛极度紧张,充分展现在音乐织体中。#4 7 的运用,更突出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从第388 节开始,突然战争硝烟的幕障被撕开些许缝隙,由古筝独奏出稍自由的旋律,似乎透过硝烟的幕障,窥见虞姬自刎的鲜血,飘洒在他乡的土地上。此时古筝上用左手“做韵”吟按出的长腔幅哀乐,声韵浓郁,旋律忧伤,无尽哀怨,唱出刻骨铭心的凄凉和无奈。尤其是上颤的主音,听来更其哀怨,扣人心弦! 3A——再现部

不完全再现部,由第424 小节开始,钢琴左手仍为三连音节奏,右手奏出主旋律,古筝从第429 小节开始,再次转在A=1 的宫位上演奏。此段旋律是主题的再现。但是却在主题旋律之上有所升华,更加突出音乐的沉重感,着力表现霸王最后失败的悲怆。在最后的双食指点奏时,加上强有力的大撮和摇指,把全曲引向欲言还休的不了而了。在悲剧美中使人穿越时空、浮想联翩。

本文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的作者,幸逢身处新时期良好的政治、文化、艺术环境中,得以在潜心继承中华民族筝乐神韵同时,大胆利用现代创作技法,创造出华夏民族器乐新作中货真价实的上品,堪称中西音乐文化融通的典范。筝是华夏古老的优秀传统民族乐器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植根于华夏悠久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土壤中,有着独特的华夏民族音乐魅力,它与其它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紧紧地联系、交融,共同发展、共创辉煌。随着时代的巨变,筝乐艺术必然会不断创新、发展。但是,筝乐艺术的变,无论如何也不可离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其推陈出新,必须牢牢坚守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发扬的根基之上。因此筝乐发展不能盲目求新求变,必须在继续扎根于传统之上进行的创新和拓展,用科学的辩证观念,把握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划时代的突飞猛进,音乐交流国际环境亦极大改善,促使人们音乐欣赏水平迅速、全面提高,筝乐艺术也随着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21 世纪,国际化大环境会给古筝艺术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必然带来空前的挑战。我们更应该加强对筝乐的理论、实践等各个方面科研,让古筝音乐的创作、演奏、评论等的发展持续向好,以不负伟大时代对筝乐界的重托。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9fe036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