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23-01-30 01:2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欢迎阅读!
疫情,我国,影响,经济

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截止至612日,全球疫情累计确诊人数已经突破750万人,新增确诊人数近14万人,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在科技发达程度远不如今的过去年代,人类也曾战胜过鼠疫和霍乱两种与新冠同属甲级的流行性传染病,虽然当时也付出了不容忽视的代价,但社会的发展步伐依然整体不断前进,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也只是暂时的。自13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以来,关于此次疫情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探讨,一直处于热议地位。

我们回顾2003年的非典,造成深远影响的并非疫情本身,而是其产生出的连锁反应给整个经济形态所带来的改变,面对这次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究竟会对我国的经济造成多大的影响?国家针对疫情采取了哪些措施,该如何应对才能转危为机呢?下面我将针对这两部分进行具体分析。

一、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一)宏观层面:冲击主要来自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

1、从总需求来看,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都会受到冲击

消费和投资方面的影响很容易理解。防控疫情需要避免大规模的人员聚集,导致商场等消费场所无人光顾,因此消费需求大幅的降低。投资方面:农民工返城、各单位、工厂延迟开工,生产活动无法进行,制造业、房地产、基建行业基本停滞。

出口方面:虽然世贸组织不建议限制旅行和限制贸易,但出口必然会受较大的影响。随着国外疫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关闭国门,已经限制产生与人口流动,导致大量上下游企业停工,原料供给不足或供应需求减少,大量订单取消导致相关产业链的贸易受到进一步的影响。

2、从总供给看,服务业与工业增加值降低,企业大面积停工减产

受到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干扰,企业停工活着减产。特别是旅游、餐饮、娱乐、酒店等服务性产业受疫情冲击时间更久,恢复也相对较为缓慢。同时,因企业停工减产,导致第二产业增速明显回落。

3、生活必须品供给不足,短期CPI呈现上涨趋势

疫情导致居民生活必须品和防护用品生产不足,且物流出现中断或供给不足,同时叠加恐慌性抢购需求,物价短期上涨较为严重。但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恐慌需求下降,CPI也将会逐步回落。工业品方面,由于供需的下降,PPI将仍有较大波动,企业盈利难度加大。

(二)中观层面:传统线下服务行业冲击巨大,特殊行业与线上服务业受益

疫情持续这段时间,对服务业的影响已经充分显现,尤其是餐饮、旅游、电影、交通运输等行业。其中电影行业春节档近乎颗粒无收。春节档期本应该占全年票房收入的重要地位,例如:2019年春节档票房58.59亿,占全年票房的9%2020年春节曾被誉为“史上最强春节档”,饱受期待,数部大片将排期塞的满满的,大年初一票房预售就接近3个亿。然而疫情冲击之下,除夕当天,各大影片纷纷全部宣布撤档,2020年大年初一票房仅181万。餐饮行业更是损失惨重。为避免人员聚集,大量酒店、餐厅春节便被迫停止营业,直至4月底才陆续恢复营业。旅游行业彻底崩盘。春节是除“十一”和“五一”之外的重要旅游旺季。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各大景点旅游接待约4.15亿人次,收入约5139亿元。然而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各大旅行社不仅失去客源和支付定金还需要退还顾客的所有费用。

但是机遇与危机并存,医疗医药O+O等行业纷纷收益。医疗医药相关行业提前复工做好物资保供工


作,居家隔离导致O+O业务迅猛发展,如绫致时装,以导购+朋友圈+微信群+小程序的方式,6天线上交易总额超过2800万元,是线下门店交易额的3倍。太平鸟公司,利用微信社群、小程序分销双管齐下,实现了销售逆袭,日均零售额超过800万、危机中往往孕育着变革的生机。各大企业纷纷开启线上直播带货的模式,云蹦迪、云旅游、云赏花、云逛博物馆……各种直播也纷纷出现。

(三)微观层面:民企、小微企业、农民工等受损程度更大

大到整个社会,小到企业与个人,皆在疫情影响之下。从受冲击程度来看,民企大于国企,小微企业大于大企业,农民工大于正式职工。为防范疫情扩散,全国春节假期延长3天,部分省市复工时间在此基础上再推迟1-2个月。企业正常经营被严重打乱,很多企业出现了现金流的中断,而房租、工资、利息等费用却还是需要支付,导致部分企业亏损严重。部分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则直接面临破产困境。员工收入与企业经营效益挂钩。当企业效益下滑,员工的薪资、奖金将无法保障,或因为企业破产而产生大面积失业。

二、如何转危为机:以改革的方式应对疫情

疫情暴露了我们在社会治理、应急体系、医疗科技、小微企业融资、税费负担重等方面的所累积的问题。如果能在短期应急措施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的解决长期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中国经济的软硬实力,将有助于真正的使市场恢复信心。

(一)短期措施:特殊期间的应急之法 1、财政政策是关键

减税降费帮助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将有力支撑实体经济各行业的平稳运行。疫情期间,可对小微企业减免资金,减免应缴纳的部分税额,划拨专项贷款等方式帮助和保护企业。

2、对重灾地区和行业进行定向降息降准

除了提供短期贷款外,对重灾地区和行业可进行定向降息降准,稳定市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3、兼顾企业和员工利益

落实员工带薪休假制度的同时,延长的假期及推迟开工的期间内按一定比例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工资,减少企业因负担过重而在复工后进行大规模裁员现象。

(二)长期改革措施:改革深层次各种暴露的问题

更深层次的,新冠疫情暴露出了我们在信息公开透明、舆论监督、社会治理、应急管理、医疗科技方面的诸多问题,是很好的清醒剂。经此一“疫”,让我们更加理智、客观地反思中国在软硬实力上的差距。此次疫情中暴露的体制机制问题,应以改革的方式予以解决。危机并不可怕,关键是怎么应对,化危为机。

1强化信息公开透明,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尊重新闻媒体和公众对重大公共事件的知情权。保护公民为维护社会公正和公众利益的有事实依据的爆料行为。

2强化社会治理体系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一是治理理念上,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二是完善治理主体,推动政府、社会和公众在信息共享、情况通报等层面加强合作。三是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四是打造智慧政府。五是强化官员问责体系,同时表彰先进,实施激励约束。

3、大力补齐医疗短板,加强应急医疗体系建设。放开市场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财政支出中医疗等民生支出占比。落实应急工作规范,加大政府对应急医疗人才、设备经费的投入与支持。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健全物资储备和调用制度。

4、加强逆周期调节,提前做好基建项目储备,加大对交运、教育、医疗等基础公共行业的投资,以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077414bd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