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2023-03-27 18:2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冠”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欢迎阅读!
疫情,宏观经济,中国,影响,分析

“新冠”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摘要: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其中对第二产业、对外贸易等产业影响最为明显。因此,有必要做好新冠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文中以新冠疫情为着手点,分析中国宏观经济如何应对新冠疫情的影响。

关键词:新冠疫情;宏观经济;金融政策 1、提高政府的支持力度

要根据金融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与金融经济的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加强发展行业服务,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将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向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利用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的发展是优化产业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载体金融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另外,要注意对相关人员的金融经济观念创新,只有创新的金融经济观念,才能够推动产业优化工作进度,有效落实各项产业优化工作,让产业优化工作在正确的、创新的、合理的观念下指导,避免不创新观念而去优化工作的情况。需要注意发挥政府部门的调控作用。政府部门需要以乡村战略发展规划为目标,通过积极推进金融经济扶持政策,为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我国金融现代化的转[1]

第一,需要充分发挥网络科学技术的力量,将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充分应用到现代金融经济的发展中,让技术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网红带货、短视频直播、共享经济以及拼团购买等新模式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且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做好鼓励和引导作用。第二,全面推动区域品牌化建设,积极树立“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意识,正确将地域品牌做大做强,全面推动金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第三,政府部门需要适当增加财政支持力度,积极联合民间信贷机构为金融经济活动提


供充足的资金,并进一步简化贷款程序,为金融经济的创新条件提供更好优越的环境。

2、调整财政金融政策

受“新冠”疫情冲击,影响最大的当属我国财政发展及相关政策,为有效应对疫情,作为抗疫“主攻手”,我国财政部门不仅从疫情本身入手进行管控,同时从人们日常所需及供给、总体需求以及宏观经济等方面着手,加强对疫情的抗争和应对。首先,在疫情发展过程中,国家需要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升针对疫情防控的财政支持,尽可能减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其次,针对受疫情暴发影响最大的中小微企业,可以通过加大资金扶持的模式给予侧面支持;再次,根据此次疫情我国经济受刺激程度制定出合适政策用以刺激消费、出口和投资,通过三方“发力”,借以四两拨千斤的形式,实现对居民内需的刺激,促进经济复苏。最后,针对此次危机,财政部门有必要采取非常规手段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并始终坚持杠杆思路确保我国经济发展得以稳定提升[2]

在安内的同时还要注意攘外,针对国外已经出现的宽松式刺激政策一定要提前准备,做好应对之策。对此,在进行财策扩张的基础上,还要针对货币供给政策进行合理调整。具体包含如下几方面(1)扩大对生产制造企业的信贷规模,只要满足条件,银行就可以为其提供中长期信用贷款;(2)针对目前金融发展模式进行创新,针对互联网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等进行大力开发,通过政策支持推动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发展融合;(3)开展绿色金融,宣传融资租赁以及通过知识产权资质抵押获取融资的发展模式;(4)推行普惠式金融政策,针对当前中小微等民营制造业发展需求以及实际现状,设计开发适合他们的新型金融产品,帮助该类企业解决资金问题;(5)搭建全球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通过提升对我国先进制造业、未来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扶持力度,为他们走出国门搭建桥梁,提供便利。(6)加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力度和程度,通过政策引领对外营造一个能够吸引外商投资并且稳定外资的开放式金融环境[3]

3、加快拓展全球供应链的步伐


实际上本次“疫情”的爆发不仅是对我国,也是对当前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一次压力式测验。受疫情影响,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处境可以用四面楚歌来形容,不仅面临着来自供给的冲击同时还遭受需求冲击,甚至不同区域、行业乃至规模都承受着严重冲击。对此,为有效应对“疫情”,稳定发展,国家需要针对制造业现有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加强对供应链的整合,推动其朝着现代化、数字化发展模式进行转型[4]

同时,结合我国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的实施,加快并促进我国制造业对外的直接投资力度,推动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制造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通过国家及政策的扶持,推动并扩大我国制造业“走出去”的步伐和速度,在顺应全球供应链本地化发展诉求的基础上,使我国在应对全球供应链调整时能够趋利避害,再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的基础上,获取最大效益增长,以免因为“疫情”爆发和冲击,导致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速度加快。

结束语

总之,新冠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相应的经济调控政策,推进金融经济健康发展,全面落实一带一路政策,实现宏观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嘉泽,李慧娟,杨军.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宏观经济和价值链结构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22(01):52-62.

[2]郭心悦.新冠疫情下中国宏观经济应对措施分析[J].商场现代,2021(19):175-177.

[3]申文燕. “新冠”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2021.

[4]陈杉杉.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202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f510d786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