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当代德育价值

2022-12-12 08:2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当代德育价值》,欢迎阅读!
智信,五常,儒家,仁义,德育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当代德育价值

文章论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时代价值和意义:仁,拯救溺爱的过失;义,时代经济的智慧;礼,弥补我们缺失了的规范;智,不仅是知识更是智慧;信,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标签: ;;;;;德育

儒家五常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儒家五常也被各个时代的特色文化所发展和丰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当代德育也必然继承仁义礼智信五常的精华,并且结合时代特征和现实条件赋予其新的意义和内涵。



一、仁,拯救溺爱的过失

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含义十分丰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里就体现了仁的根本——孝悌。家庭作为基础的社会组成单位,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否。所以在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生活中,对于个体的人而言,最重要的关系对象莫过于父母、兄弟、姐妹。而孝与悌则正是体现了这两种基础人际关系。马克思讲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一个人如果不能处理好与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那么将失去社会生活的道德基础。究竟怎么样才可以拥有仁德?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通过孔子的话,我们可以知道,求仁的方法不在外,而在于内。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贡曰: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从内心出发,以仁爱为根本,给予爱、传递爱,兼济博爱。我们要基于对父母兄弟最纯粹的爱,将这种爱发扬推广到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身上。这便是仁德的当代价值。在一个独生子女的时代里,我们承受了过多的爱,来自父母与家庭的爱,为了不使我们溺水于滔滔爱河之中,我们必须学会怎样将这份爱传递出去,给予他人,真正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无私君子。



二、義,时代经济的智慧

当代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西方价值观的输入,使得我们当代社会在利益与道义之间形成了对立的矛盾。即,合乎道义就损害利益,得到利益必然损害道义这样的社会怪象。义与利似乎变成了不可调和的对立面,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关于义与利的平衡取舍早在《论语》中已经有了相当明确的论述。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里很明确的提出了两个命题,君子与小人,义与利。君子一直被视为道德水准达到一定标准的典范,是历代中国人毕生追求的道德境界。人作为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是离不开这个物质世界而单独存在的。所以在平衡物质索取的时候自然会产生一个标准与




尺度。义德作为衡量物质利益索取的标准与尺度,在现代道德的范畴中新的意义是集体主义。也就是在平衡个人利益的得失之时,要时刻以大局为重,以集体为先,以人民为准,以法律为规。我们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当代的君子人格。因此,在明确了义德的新的含义后,资源的有效分配便会在西方经济思想的基础上开出中华智慧的花朵。



三、礼,弥补我们缺失了的规范

传统的礼教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切不可以持一概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提出了我们传统礼教的基本原则。涉及到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我们在进行社会交往时,必然涉及到视听言动,那么交往的规范便是礼。具体什么是礼,各个时代赋予了不同的标准。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最基本的洒扫应对已经淡出了当代的教学视线,其结果就是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进入社会时却需要补习最基本的礼教课程。礼是我们仁爱的外在表现,是一个社会人的道德水准的衡量尺。礼是规范也是程序。我们党提出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依法治国四方略,说到其规律就是在有的基础上依照来执行。这样就不会出现民无措手足的囧况了。传统社会中礼德很重要的方面体现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作为封建时代的标志已经成为了历史的遗迹,但是作为社会分工的领导结构在短时间内却不会消亡。所以必须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代社会虽没有君主,但是因社会管理的需要而衍生了领导与下属。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和组织团队实现组织目标已经成为了一门科学——理学并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恰恰就是我们古老君君臣臣智慧的现代化的成果之一。我们要勇于吸收先贤智慧的精华,结合时代特征为社会主义的中国的发展打下坚实制度基础。



四、智,不仅是知识更是智慧

在文言古语之中智与知是通用的,均表示知识与智慧。社会主义中国在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以后,中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当前的教育只是完成了教育的第一步,即知识的传授。我们的目的是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来创造新知识以解决新问题,那便是智慧。智慧是对于知识的运用,用于改造和完善我们生活的世界。此外,智的另一个深刻的含义就是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明对错,辨是非。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就是这个含义。能够明确的分辨事物的真与假,善与恶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是我们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的能力。作为任何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我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的练就不可能一蹴而就。互联网谣言的破坏作用已经在生活中显现,而其中谣言的推波助澜者,却不乏我们当代的知识青年,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缺少智者止谣言的能力。因此,作为我们当代德智体美劳的五维之一,同时作为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的智德,就是要求我们要继承传统德育中智的精华,更要发挥其者不惑的辨别判断的能力。教育的目的就是自我教育。我们只有拥有知识,又有创造知识的能力,并懂得正确运用自己的知识与创造力,才是真正的智。



五、信,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提出的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出台充分证明了信德作为一种规范上升到了国家高度。这从反面说明我们当代的信德教育的不足。信德的重要性在《论语》中就已经有了极高的认识。在个人层面,子曰: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在国家层面,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信是关乎生死的大德。无论在个人层面还是国家层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无数事例已经从正反两方面充分证明了信德的巨大促进与阻碍作用。随着《大学生征信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信德在受到国家、社会、公民重视的同时,必然发挥其立人、立业、立国的巨大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仁义礼智信在经历了几千年的社会传承以后,在今天依然有其璀璨的价值,我们必须在深刻理解历史与传统的基础上继承与创新。我国依然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仁义礼智作为我们优秀的文化资源,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其时代价值,发挥其文化使命,力争助力中国经济腾飞,丰富中国灵魂,传承中国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3ea623ba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f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