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社会福利思想

2022-04-10 10:2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世纪社会福利思想》,欢迎阅读!
社会福利,中世纪,思想

中世纪社会福利思想简述

一、中世纪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公元1453年)

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数百年后,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世纪的社会福利思想透着浓厚的宗教气息。 二、中世纪主要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其评价

1.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神学大全〉〈神学问题讨论〉等 2.重商主义:国家主义思想对德国的新历史学派产生了很大影响 3.资本主义早期的济贫思想及其制度:〈劳工法〉〈济贫法〉 4.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人文主义思想 5宗教改革运动:诞生于德国。领头人马丁路德和托马斯闵采尔



1.阿奎那提出怎样的幸福观

他认为幸福是美德的报酬,是至善的境界。个人幸福和公共幸福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还有质的区别。社会幸福除了世俗的财富、健康、荣誉、技能和学问等等以外,还有一个最高的和最后的目标:与上帝同在天国享受永恒的快乐。 对阿奎那幸福观的评价

他的观点是有着特定的神学界定的。他把一切都与上帝挂钩,用神学予以解释,所以普通臣民,虽有权过幸福生活,但必须服从世俗统治者,并最终服从上帝。阿奎那的神学理论体系,对中世纪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都起着巨大的作用,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维持封建统治的御用工具。

2.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重商主义”,提出货币是财富的基本形式或唯一形态;主张发展对外贸易,允许金银货币输入而禁止输出,是实现国家富强的首要途径;国家应采取措施干预经济生活,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出口,减少进口。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A、国家主义(是指提倡国家经济、民族经济,强调国家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于增进国家富强和抵御外来敌这一目标。 B、奖励增加人口 C、管制食物价格 D、尽力积累贵金属

E、对外贸易是财富增殖的源泉 F、强调生产劳动的重要性



1


G、殖民地理论(掠夺殖民地财富) 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重商主义反应了商业资本家要求用国家经济政策代替地方性的或区域性的封建割据的经济发展,无疑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它深刻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实际为重”“人文主义”精神;但它同时也符合了封建统治者的扩大疆域和集中国家权利的政治要求;而且,由于其时代的局限性,只着眼于流通领域,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

3.资本主义早期的济贫思想及其制度:〈劳工法〉〈济贫法〉

1349年英王爱德华三世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劳工法》(虽不是以济贫为目的的法案,但也为以后的济贫法案提供了参照的范本)

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一世颁布旧《济贫法》(主要内容是,各教区负责向居民和房地产所有者征收济贫税,以此为来源给无力谋生的贫民发放救济。通过各教会的教区组织失业者从事劳动,安排未成年的孤儿学工。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新《济贫法》(新济贫法克服了旧济贫法重的一些流弊,如滥施救济,管理不善等。但它规定贫民只有在进入“济贫院”后,方可获得食物救济。而该院实际上是“劳动院”,工作繁重,待遇低下,食物很差,住宿拥挤。此外,新《济贫法》{即修正案}还强迫人们服从三个条件:

A 丧失个人尊严,因为接受救济是不体面的 B 丧失个人自由,必须被禁闭在习艺所内 C 丧失政治权利,特别是失去选举权) 对《济贫法》的评价

A、政府以积极作为的方式,介入福利领域,干预贫困问题,以立法的形式将社会福利制度

B、政府通过征税救济贫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成为福利制度形成的标志

C、强调救济对象要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救济 D、规定了家人亲属有救济贫困家庭成员的责任

E、对贫困问题的认识模糊不清,政策和应对措施也存在局限

F、新济贫法深深打上了早期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烙印:在利润和金钱面前,资产阶级政府比封建君主专制政府还要穷凶极恶

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是与宗教神学、经院哲学和封建文化不同的,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的世俗思想文化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人文主义思想家。主要思想有:

A 反对教会权威,强调人的理性

B 反对封建等级桎梏,要求个性自由和平等 C 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世俗伦理 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评价

人文主义力图恢复人在神和教会面前的独立地位,其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对人、人性、人权、自由、平等、社会思想等方面都进行了伟大的畅想,成为后世的思想启蒙运动。

但由于文艺复兴运动只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参加的运动,使它脱离大众而不能够掀起一场群众性的运动。

2




5.宗教改革运动

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 1)马丁路德的社会政治思想

A 主张《圣经》的最高权威反对教皇和教会最高权威论

B 主张 “因信称义” 取代“事功赎罪”论(每一个基督徒,只要真正悔改,即使没有教会颁发的所谓赎罪券也完全有权免除惩罚和罪恶)

C 主张 “政教分离”代替“政教合一”论(反对教会干涉世俗政权事务,教会不应该凌驾于王权之上)

对马丁路德社会政治思想的评价

其新宗教,既符合资产阶级的心思,又保留了封建贵族的利益,因此也就不能直接的推动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2)闵采尔“千年天国”的理想社会

这是一个共和、平等、博爱的社会,要建立起一个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它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并属于以民主公社为代表的人民。 对闵采尔理想社会思想的评价

他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传播以暴力推翻封建制度,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差别、没有剥削和没有私有财产的社会思想。他领导的农民军后来虽然被公侯联军所击败,他本人亦被送上了断头台,但是他的活动和思想在德国革命史和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5f8fd1f61fb7360b4c65b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