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有效性与财务风险关系的研究综述

2022-04-11 20:4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企业内控有效性与财务风险关系的研究综述》,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内控,综述,有效性,关系

企业内控有效性与财务风险关系的研究综述

作者:罗佳丽

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6年第01

要:由于财务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及其环境的复杂性,企业时刻面临着财务风险。虽然内部控制建设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但其仍未充分发挥预警和防范财务风险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两者关系的梳理来引导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关键词:内控 内控有效性 财务风险管理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渗透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拥有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企业才能保证各级管理层的职责得到正确履行。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文献中,主要涉及到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内控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在企业自身因素方面,内部控制缺陷更可能存在于规模更小(朱荣恩,2004)、成立时间更短(郑石桥等,2009;张继德等,2013)、财务状况不好(张颖、郑洪涛,2010)、经营活动更复杂(田高良等,2010)、企业文化建设不足(程晓陵、王怀明,2008;张继德等,2013)的企业中。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股权集中度、高管薪酬激励、高管持股比例、审计委员会的设立、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等(吴益兵等,2009;张先治、戴文涛,2010;李育红,2011;刘亚丽,2011;李颖琦等,2012;刘启亮等,2012)都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外部监督方面,主要从是否聘用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曹建新等,2009)、是否对内控评价报告进行审计(薄澜、姚海鑫,2012)等审计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蔡军等(2006)、王希全(2009)、池国华(2010)、张先治等2011)、戴文涛等(2013)从不同角度出发,构建了内控评价整体框架。很多学者从COSO的内部控制五目标出发,构建了内控评价指标体系,如张先治和戴文涛(2011)、张兆国2011)、黄曼行(2013)等。由于COSO五要素间联系紧密、互相牵制、逻辑性强,能够反映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全貌(池国华等,2011),绝大多数学者从五要素出发构建了内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王素莲(2005)、孟林和任志宏(2007)、林钟高等(2007)、方敏2009)、袁晓波(2010)、王宏等(2011)、陈关亭(2013)。在内控评价方法方面,我国学者的研究集中于德尔菲法(周瑜等,2008),熵值法(敖世友,2009),层次分析法(骆良彬和王河流,2008;韩传模和汪士果,2009),多层模糊评价法(王卫星,2008;王希全,2009;张先治和戴文涛,2011;杨洁,2011),BP神经网络模型(朱卫东等,2005)和IC-CMM(王海林,2009)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b0a685785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0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