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与简爱的对比研究综述

2022-04-26 13:23: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林黛玉与简爱的对比研究综述》,欢迎阅读!
简爱,林黛玉,综述,对比,研究

林黛玉与简•爱之对比研究综述

中文1101 王源 3111002001

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第一女主角,学界将她与国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作比较研究的最多,而其中尤以与《简爱》的主人公简•爱对比研究之最为热门。 但学界对这两位女性的比较研究主要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几乎没有形成单独的综述类文章。因此本文拟就以林黛玉与简•爱之对比为主题,对学界的相关文献进行一个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

20 世纪80 年代至今的30 年中,将林黛玉和简•爱进行对比研究的论文数量呈现出阶段性递增的趋势,迄今为止已有18篇论文研讨这一论题。虽然论文数量不是很多,但其中涉及的对比关键词却有不少,例如身世、生活经历、性格、爱情观、人生观、人格魅力、个人素养、时代环境、文化背景、宗教等等。这表明了学者对这一论题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细致看来,有些关键词虽然说法不同,但陈述的内容相似,也有极少部分比较点似乎是为了刻意求新而略显牵强。 二、研究内容 (一)异同之比较

对于二者的异同之处,学界有多种看法。李珠最先撰文将林黛玉与简·爱形象进行比较研究。论者以二者同中有异的寄居生活作为论述基础,探讨了她们在不同环境中所形成的不同性格,认为她们的性格差异在于“ 简·爱性格倔强,富于反抗性,追求自由平等; 林黛玉纤弱多病,尖刻任性,多愁善感,坐享其成。 比较她们的爱情观异同时,认为“林黛玉的爱情观要远远落后于简·爱”,林黛“意识不到女性作为与男人一样而存在的性别意识,更不可能意识到经济独立的意义”,她对贾宝玉虽有依恋,却“常常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既向往又不敢承认,更不敢大胆追求”。这个论断似乎带有片面性。论者忽略了林黛玉身上体现出的强烈的爱情平等观,也忽略了简·爱的爱情一定程度上带有对现实社会阶层、门第的妥协性和悲剧性色彩。

张婷婷撰文从出身遭遇、性格特征、反抗精神和爱情观念四个方面对二者形象作了比较。在出身遭遇方面,其认为她们都过着寄人篱下的悲惨生活,但简•爱的出身比林黛玉凄惨。在性格方面,论者比较赞赏简•爱的性格,认为她自尊自强、爱憎分明、积极乐观、纯洁善良、总有新的追求和向往,但林黛玉孤芳自赏、多愁善感、说话尖酸刻薄、且心胸狭窄、妒嫉多疑,常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且因为性格的不同,导致简·爱的反抗是积极、大胆、有力的,而黛玉相比来看比较孤立无援和苍白弱小。对于论者对林黛玉性格的分析,我觉得有失偏颇,看到了她性格的表层涵义,而忽略了她真正意义上的性格特点。戴峰在他的论文中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揭示了林黛玉性格中率真、自尊自爱、笃实善良的一面,指出了林黛玉与简·爱性格中相似的因素。

对于她们的爱情观的异同,张婷婷、戴峰等学者都认为她们有着相似的爱情追求,她们都追求精神契合的爱情,不掺杂丝毫的金钱、外貌等外界因素。但她们表达爱情的方式却是不同的,正如马振丽在他的论文里所述,黛玉的爱情缠缠绵绵,含蓄而不张扬,而简·爱表达爱情的方式不是甜腻的赞美,温柔的絮语,更不是低三下四的祈求,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 关于她们反抗精神的异同,学界普遍认为在她们俩人身上都有着明显的反抗精神,但由于各种因素,简·爱反抗得比黛玉更彻底、更强烈。这一点在李珠、


赵莉等人的论文中都有所体现。而赵方瑜学者则从黛玉最后以死抗争得出她的叛逆也是足够彻底的。笔者比较赞同前者的观点。

后期的一些论者在比较她们的异同时,大都承袭了前人同中有异的生活环境、性格之异、爱情观之异同等比较点,例如孙艳、何翠薇、何娟、范晓迪等,缺少一定的创新性。但也有不少学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使得对她们的比较更加全面。如赵方瑜、赵莉两位学者增加了对她们的人格魅力的对比。赵莉认为简·爱和林黛玉的人格魅力都在于她们善良纯真的性格和宽大的胸怀。后期的赵方瑜则加以区分,认为简·爱的人格魅力在于她自尊自爱,勇于追求平等;林黛玉的魅力在于她的真性情、不慕名利以及她的诗歌才华。笔者比较赞同赵方瑜的观点。

张中伟补充了她们两个人对待理想的态度的比较,他认为虽然孤立无援,但她从没有放弃对自主爱情的渴望和自由美好的向往。简·爱的态度较之林黛玉更加直接和激进,在追求理想时表现出了强烈欲望和坚韧毅力。

戴峰补充了对她们的人生观的比较,丰富了对比的内容。他认为二者的人生观是迥然不同的,黛玉持一种悲观的人生态度,而在简·爱身上则体现为一种乐观抗争的人生观。笔者认为将她们的人生观进行比较是十分必要的,对于理解她们的不同结局有较大帮助。 (二)原因之探析

学者在比较了黛玉与简·爱的异同的同时,还注意探讨了产生这种不同之处的原因,比较普遍的观点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她们诸多方面的不相同。如张中伟、马振丽、冯英杰等学者。

另一方面,马振丽、廖小琴、朴英爱、何翠薇等学者从两位主人公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探讨了原。朴英爱、何翠薇认为不同的社会制度造成了她们的不同,马振丽、廖小琴都认为黛玉处于乾隆盛世,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而简·爱处于欧洲工业革命完成、思想解放的时期,这种时代背景的不同导致了她们各方面的迥异。

张中锋则从宗教学的角度分析了林黛玉、简·爱爱情悲喜剧的结局,立论角度虽较新颖,但将宗教信仰作为造成作品主人公最终命运的主要原因,似有些牵强。宗教信仰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中对人物虽起一定的作用,但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东西方文化差异等关系更为密切。

戴峰则另辟蹊径,从作者的视角探讨了原因。他从两部小说的作家,曹雪芹和和夏洛蒂·勃朗特所处时代、人生经历和创作思想阐释了二者的恋爱方式、运结局及人生观的巨大差异。与之相呼应的还有何翠薇学者。在二者形象的比较中,论者开始将视角转向作家,摆脱了以往研究一味立足于社会时代环境等普遍性因素的框架,拓宽了阅读的视野。笔者认为从这一角度分析主人公形象的异同的原因是合情合理的,能够将作者与作品精密结合起来。

张其云、李晓晖则通过林黛玉和简·爱的性格和话语来探究她们的女性意识,认为其觉醒程度的深浅、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平等的理性程度高低,对爱情结局有着重要影响。 三、研究趋势

综而观之,相关论文多探讨林黛玉与简·爱的相似性,也多集中在两者寄居的生活环境、自尊自爱的性格特征、追求人格平等和自由爱情观等方面,而对于两者爱情的细节方面的分析比较则往往或流于空泛,或一笔带过。在陈述异同之时,主要有两种方式,要么异与同分开陈述,归成两类,要么异同结合,呈现出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格局。随着研究内容的饱满,后期的学者创新性不强,研究的内容与结构趋于稳定。

参考文献:

1 李珠. 同是天涯沦落人——简·爱和林黛玉形象比较[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9( 4)

2 张婷婷. 简·爱与林黛玉比较谈[J 绥化师专学报,2001( 3) 3 张中锋. 试论不同宗教信仰对主体心理和谐程度调节的差异性[J 南大学学报,2004( 2)

4 赵莉. 折翅鸟之歌——简爱与林黛玉比较谈[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 12)

5 戴峰. 幻灭与抗争——林黛玉与简·爱形象比较[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6) 6 张其云,李晓晖. 爱情模型中的女性意识觉醒J 时代文学2006( 4) 7 孙艳. 花一样的年华,花一样的梦——林黛玉与简·爱之对比分析J 文学2009( 2)

8 冯英杰. 悲喜两重天——林黛玉、简·爱爱情命运的跨文化分析[J]古文学漫步,2010( 2)

9 朴英爱. 林黛玉与简爱的爱情观比较[J 新西部,2010( 4) 10 马振丽. 绚烂与质朴之美——对比林黛玉与简爱的悲喜爱情[J.名作欣赏, 2010( 9)

11 赵方瑜. 简·爱与林黛玉的形象比较谈[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10( 6)

12 何娟. 论简·爱与林黛玉之异同[J 南华大学学报,2011( 4) 13 何翠薇. 相同的命运,不同的追求——比较简爱和林黛玉的爱情J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5)

14 张中伟. 东西文化差异下的“叛逆”——关于“林黛玉”和“简·爱”两个孤女的对比[J.名作欣赏, 2011( 5)

15 廖小琴. 从林黛玉和简·爱看两种女性形象J文学评析, 2011( 7) 16 范晓迪. 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跨文化解读[J.南都学坛, 2013( 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bdfe8a583c4bb4cf6ecd10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