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禁毒知识

2022-12-24 16:2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少年禁毒知识》,欢迎阅读!
禁毒知识,青少年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击、口

一、 毒品: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 使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 毒品类型:

传统:海洛因、鸦片、大麻、可卡因。

新型:K粉、麻古、冰毒(纯度高,上瘾容易,危害大)、摇头丸、致幻剂。 三、 吸毒方式:注射、吸食。 四、 吸毒场所:

KTV宾馆、出租屋、酒吧。

五、 吸贩毒人员: 社会闲杂人员、学生、白领、公务人员。 六、 吸毒危害:

1 致心理和行为问题:出现紧张、焦虑、抑郁、躁狂、冲动、退缩、自 我隔离、逃避困难、现实等心理问题,以及撒谎、欺骗、偷盗、卖淫、抢劫等偏 犯罪行为。

2 引起躯体疾病:经血液传播、性传播疾病,感染性疾病,循环性疾病, 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内分泌,

3 影响家庭和社会功能。 4 损害职业功能。

5 诱发和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偷盗、抢劫、诈骗、卖淫。 七、 吸毒特点:

1 渴求感(心瘾) 2 耐受性

3 戒断症状: (体瘾)血压升高,体温升高,鸡皮疙瘩,瞳孔放大,流涕, 颤,腹泻,呕吐,失眠,恶心,骨头疼痛,食欲差,乏力,发冷发热( 隔)。

4 目的性求药行为:乞求,同情,信誓旦旦,发誓赌咒,作死状,佯装自 来获取毒资毒品。

5 心理行为改变: 想之所想, 急之所急, 做之所做, 活之所活, 死之所死。 6 家庭、社会功能改变:矛盾激发,角色换位,暴力,分居,经济困难, 减少,范围缩小,行为退缩,自我隔离。

社会活 伤自残

••

(依耐性、危害性、非法性)

常和违法

6-8 时为一间


7 职业功能改变。 &违法犯罪。

八、 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吸毒?

青年和青壮年是身理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很容易药物滥用和成瘾。

青少

年对毒品神秘性的好奇,对毒品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法制观念淡薄, 下,明辨认识能力低 是非能力差, 使之产生一种不亲身体验就不快的强烈欲望。 贩教唆占 1% 少年吸毒主要原因是好奇,结伴寻找刺激、叛逆、受骗等。

青少年往往抱着“看看毒品究竟是什么东西,有多大作用” ,“试一试”,“尝 尝新鲜”,“不信它有那么神”等好奇态度,轻率地沾染上毒品,并且在朋友圈 里迅速发 展同类人结伴吸食, 所以很多年轻人都是在朋友聚会时聚众吸毒, 也有 吸毒上瘾的人, 结成固定的圈子,一块吸毒。尤其对心理还未成熟的青少年,这 种伙伴影响的力量可能会 远远超过老师。

九、怎么办: 青少年正处在好奇、逆反、否定“权威”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的时期,一旦 有机会接触到毒品就有可能因好奇或被引诱而去尝试。 因此,使青少年远离毒品 和防止 因好奇尝试毒品是预防吸毒最为重要的策略和方法。

对青少年进行远离毒品教育应根据青少年成长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 其主要 内容应 该包括: 1 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定位。

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定位, 可防止青少年走向社会边缘状态和滑入亚文 化群 体。 人人都是普通人, 普通人做普通事, 教育青少年按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和 普通人的 人生观要求自己,做一个正常的普通人,而不是鼓励“标新立异” 、追 求“享乐”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 不这样做可导致青少年对自己及他人的不负责任 的行为,使他们逐渐脱 离主流社会而滑入非主流的亚文化群体。研究显示,在这 样的亚文化群体中,吸毒是极为 普遍的现象, 换句话说, 这样的群体是离毒品最 近也最容易导致吸毒的易感群体。 此,远离毒品教育不是简单的强调 “不吸毒” 教育,而应该是全方位的进行主流社会的 人生观、价值观和做正常人教育 这样 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远离毒品。 2 真实和客观的药物滥用科普教育,可改变青少年对毒品的片面认识,正确对 心”。

毫无疑问,“好奇心”是青少年的普遍特点,膽更应看到的是, “好奇心”的 背后 是青少年强烈的“求知欲” 。我们应该针对这种求知欲进行真实和客观的药 物滥用科普 教育 如毒品的实质是什么,毒品的作用是什么,毒品对人体的影响 和损害是什么,毒 品对使用者的个人功能、职业 能、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的 危害是什么,等等。通过真 实客观的科普知识,让青少年了解真实的毒品本质, 改变他们对毒品及其作用的片面认 知,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才能消除对毒品的好 奇心,学会自己作出判断和选择,学会自 己对自己负责。在对青少年进行远离毒 教育中, 我们应该尽量减

待“好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c27c031d6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