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困境浅析

2022-04-24 12:2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困境浅析》,欢迎阅读!
市民化,浅析,困境,进程,农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困境浅析

作者:刘怡麟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16

【摘 要】农民市民化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客观要求与必然选择,是我国现代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必然趋势。我国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人为的拉大了城乡之间的距离,城乡区别对待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的市民化发展。 【关键词】农民市民化;城市化 一、农民市民化概述

农民市民化是指国家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并且转变为城市市民的过程。也就是指农民的身份在向城市居民身份转变中所获得相同的合法身份以及社会权利的过程,如户口、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社会福利保障等。目前对于评判农民市民化程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农村老啊动力已经在城市中就业并且有较为稳定的工作与收入;二是其原有的农村户籍转变为城市户籍;三是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与城市居民享有相同的权利与公共保障,如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对于农民市民化的解读不能单单从这些硬性指标来衡量,农民在城市中的思想、生活习惯、社会融入、角色认同等方面也是评判农民市民化程度的重要范畴。 二、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性

(一)农民市民化可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长期以来面临着人多地少,分散经营的现实状况。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农业呈现为一种超小型的生产规模,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种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这种超小型的农业生产规模,在技术水平上很难实现创新,技术的落后造成土地利用率过低,成产力低下,在这种情况下,使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实现全面小康是难上加难。依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国家实现城市化、工业化是与农业实现机械化、现代化紧密相关的。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往往会吸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第二、三产业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从而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大量的劳动力,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迫使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化的生产模式转变,并逐步形成机械化、规模化的良好态势。

(二)农民市民化是促进社会融合与确保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近几十年来,我国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人为地拉大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距离,加剧了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发展。我国的城乡差距不单单体现在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上,教育水平、医疗水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社会福利差距也是城乡巨大差距的体现。这些现实因素成为了树立在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一堵高墙,阻碍着农民的市民化发展。农村人口在城市就业难、居住难、生存难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c544ff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