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讲解

2022-04-12 11:1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边塞诗鉴赏讲解》,欢迎阅读!
边塞诗,鉴赏,讲解

2011语文专题复习之边塞诗

教学目标:

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一、介绍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1、什么是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2、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

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总的来说是: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 3.归纳特征

1)从内容看特征------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家乡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等。 2)从风格看特征——雄壮豪迈。

3)边塞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烘托。 二、赏析方法

1.词句分析法2.形象分析法 常用词语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三、分析举例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问题一、前两句是写景,所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问题二、本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特点,请略作分析。

景物特点: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辽阔、寒冷的沙漠景象。 内容特点:劝别友人,前路莫愁。 情感特点: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表达: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表现了一种旷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四、当堂演练:

(一)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1、本诗刻划了一个将军的形象,说说这个将军的形象特点。

2、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唐军的什么气势。

(二)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解析]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尾联用什么表现手法(隐含在哪两个字中)流露出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3.颈联的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4.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三)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⑧。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⑧紫骝:骏马名。

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二字有什么含义?

2皆共尘沙老描写怎样的生活?作者对幽并客表现什么态度?

3.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的不同态度。从诗中找出这两种人,并说说作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

4.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体地点。

B出塞入塞暗示边塞形势紧张,处处黄芦草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 C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

D.七、八句劝勉戍边战士勤练战马,掌握保家卫国的杀敌本领。 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 B第一句中的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

C.这首诗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然后抒发了对驰骋沙场的健儿们的歌颂,由景到情。

D.诗人将戍边战士与幽并客作了正反对比,目的在于突出戍边战士长期驻守边塞的决心。

(四)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浊酒一杯家万里,句中一杯万里分别包含着什么言外之意?

2.诗人为什么在归无计之前加上燕然未勒四字? 答:

3.分析末句白发的思想感情。

4.对这首词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衡阳雁去无留意,句中衡阳借指南方。雁无留意,反映出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苍凉。

B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凉心情的笛声、声、号角声等。此句从听觉上进一步渲染沉重的气氛。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心情沉重的将军,边喝酒,边想着极远的家乡,可是敌人没有打败,哪里说得上归去?

D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征夫都是作者自称。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这首词是作者戍边生涯的真实写照。 5.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写边塞景象。既有雄阔背景,又有典型的意象。秋来的萧瑟,塞上的荒僻,烘托了早闭的孤城,描画十分生动。

B.词的下阙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战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由生活细节的描写转入人物内心的刻画,时间也由薄暮转到深夜。

C将军白发征夫泪好像特写镜头,说明他们内心的苦闷,也反映出孤城陷入重围,危在旦夕,扣人心弦。

D.这首词是咏叹边防将士的内心抑郁的。它的风格是沉郁悲壮而不消沉,意境开阔雄浑,词风和苏辛相似。


(五)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 1.这首词围绕题目的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

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

3.对这首词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词以梦境写心境,上片写梦中见到的战争情景,下片写梦醒后心情的悲愤。

B.词中回忆发生在雁门西、青海际的一场战斗,描写出当时整肃的军容和浩荡的军威。

C“睡觉寒灯里是说词人从梦中回到了现实,见到的是凄凉寂寞的情景。 D鬓虽残,心未灭对比强烈,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流露了激愤心情。

(六)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 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3 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4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 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 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答二、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音乐,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 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①。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②。 注①燕脂:同胭脂 ②玉龙:指剑。

[僻字解析]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其上,招揽贤才,以报齐毁国杀父之仇。 易水:河名,在河北省北部。战国荆轲刺秦王时,在此别众出发,慷慨悲壮。诗中用此典。 1.第一句用黑云比喻什么? 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

2.诗中用燕脂的颜色表达怎样的情调?

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3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不起是什么意思? 指鼓声沉重不响亮。

4.这首诗前六句与后两句的情调有所不同,试作分析。

前六句用各种色彩和形象的描绘,渲染出紧张严峻的战争氛围,情调低沉;后两句描写战士们奋勇作战的精神境界,情调高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c8d0a8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0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