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边塞诗鉴赏

2022-09-02 12:0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适边塞诗鉴赏》,欢迎阅读!
边塞诗,高适,鉴赏



高适边塞诗鉴赏

导语:高适的边塞诗豪荡感激,情感充沛,深刻反映现实,抒发爱国忧民情怀,形成了鲜明的现实主义诗风,对推动唐初兴起的诗歌革新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浓烈炽热的爱国情怀

高适的人生是幸运的,他66年的人生有近50年生活在唐王朝的全盛时代。当时的社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思想开放、文化繁荣,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唤起了高适高涨的进取之心和爱国情怀,这在他的边塞诗里得到充分体现,成为反复吟唱的主题。 积雪与天迥,屯军连塞愁。 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 ——《送兵到蓟北》

高适一生曾有两次到东北边塞的经历,这是他第二次以封丘尉职送兵到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辖区的青夷军时所作。北国边塞广袤无垠,极目远眺,冰雪连天,军营中弥漫着忧苦的气氛和厚重的愁绪。然而诗人千里送兵,并不为个人的立功封侯而来,而是有意贡献自己满腹的才学和安边之策。书塞景之苦,诉屯军之愁,实际是为了凸显自己投笔从戎的书生意气和一展抱负的豪迈气概。高适入仕较晚,50岁才获授封丘尉职,但他始终“喜言王霸大略”,胸中充满着一种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激情。高适的入仕之路颇为曲折,曾两次应试不中,在外游历十多年,企图通过入幕来入仕。因此,在很长时间里,他把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援引入仕上,故有很多“投刺”之作。 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 从此日闲放,焉能怀拾青。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 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 谁怜持弱羽,犹欲伴鹓鸿。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在这类诗中,高适对援引者的形象、才华、功绩、威望给予了过多的赞美,最后道出希望得到提携援引之意,体现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与紧迫感。高适的边塞诗不仅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怀,对朋友建功立业的期待同样热切。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 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送蹇秀才赴临洮》

蹇秀才本蓄“千里”之志,然而双鬓染霜,尚无成就,现在投笔从戎,远走塞外。征程之难,希望不要畏惧,勇敢前行。依君雄笔之文才,宝刀之武略,只要自我发奋,一定能在临洮成就勋业。通篇洋溢着对友人从军出塞的赞美,对建功立业期望的热切,既是激励他人,实际也是诗人抱负的真实写照。这种炽热浓烈的爱国情怀,既是高适个人思想观念的基本取向,也是时代风貌的体现。 二、豪迈尚气的英雄主义

唐代蓬勃向上的时代氛围为人们实现英雄梦提供了广阔舞台,崇拜英雄是当时的主流价值观。边塞诗本身就是歌颂英雄精神的重要载体。高适的边塞诗体现出强烈的英雄意识,特别是对历史英雄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塞上》

诗人北游燕赵,东出卢龙,看到的是虏骑滚滚南下、边境狼烟四起,而唐军却陷于“转斗”,疲于应付,和亲的政策也不能带来长久的和平。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才能安边定国,诗人想起持节临塞、威震四方的李广将军,希望能有他那样的英雄统帅大军,一战擒贼首、定边关。《燕歌行》是高适边塞诗的“第一大篇”在诗中,诗人一开始就发出了对“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英雄精神的赞美。在梯次描述了敌军气盛、边关告急、将帅腐败、征夫怨女的痛苦后,对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用“至今犹忆李将军”收住全篇,体现了浓重的英雄情结。高适在歌唱历史英雄的同时,对当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精神同样给予了热情的赞颂。在《东平留赠狄司马》中,对狄司马的出塞经历和功勋表达了深深的敬佩: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西域月窟、楼兰、北庭、西海地名的连结运用,呈现了邈远苦塞的真实图景,辅以经、指、出、临四个动词,表现出了一往无前、连续作战的边塞经历,赞扬狄司马论文学识广博,入仕官职显赫,操兵练出精锐,出战荡平胡敌。一个跃马扬鞭、驰骋边塞、英武勃发、功勋卓著的英雄形象扑面而来、跃然纸上。高适将对英雄形象和精神的景仰和赞美内化为自己的信念、理想和追求,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和勇气,不断喊出“他日云霄万里云”“自有云霄万里高”的心声,激发出干一番英雄业绩的豪情。他后来历任淮南节度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节度使、剑南西川节度使等重要军中、地方官职,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发挥重大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李白有诗赞曰:“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送张秀才谒高中丞》)浓重的英雄主义情结构成高适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三、激昂雄劲的尚武精神

边塞诗之所以在唐代空前繁荣、达到巅峰,与整个朝代连绵不断的边塞战争有很大关系。高适在科举屡试不中的情况下,逐步把建功立业的希望寄托在弃文从武、走向边塞、入幕佐帅上。《别冯判官》中“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遥知幕府下,书记日翩翩”《送董判官》中“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等,反映的就是这种强烈愿望。作为边塞诗最杰出的代表,作为“以诗人为戎帅”第一人,并最终出将拜侯,崇军尚武是高适边塞诗大力歌唱的旋律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f0033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