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节日节气俚语

2022-07-08 23:48: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云南保山节日节气俚语》,欢迎阅读!
保山,俚语,节气,云南,节日

云南保山节日节气俚语

保山方言属北方语系,由于同少数民族的杂居,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保山方言在发音及表达上具有不同特点:

音调特别,普通话中有四个音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保山方言中只有三个声调,即阴平、上声、去声。由于这些特征使保山学生在普通话测试中常把上声读为去声。

在保山方言中,由于鼻音不明显韵母中往往难以区分前后鼻音和“u”iu”。在普通话中具体体现为:常把“六”说成“禄”。故方言中常有“六六(通“禄禄”)有福”的说法。

声母中较为明显的一个特征是“s”“sh”不分。常将“事”读为“四”,将“死”说成“使”。

(1)名词类叠词。保山话里儿话音的重叠,而普通话里却不行。因此,儿话音的重叠是保山话的特征。如:捆儿捆儿、板儿板儿、一片儿一片儿。(2)动词类叠词。在保山方言中具有较丰富的动词重叠。如:接接人(接人)、打打水(打水)、抓抓痒(抓痒)(3)度副词叠词。在保山方言中,某些形容词或动词用于形容此后的重叠说明该形容词的度。如:绿茵儿茵儿(很绿)、肥噜噜(很肥)杀火杀火(赶紧)

丰富的儿话音。保山方言的形成主要在明末清初,起源于大量的汉族迁入,而当时的汉族移民主要来源于南京,陕西,四川,湖广,江西等地,大多属于北方官话区。保山四面为山,交通不太便利形成了具有保山特色的北方方言。保山话之所以被称为小京腔是


因为其丰富的儿话音,而有些儿话音是普通话里所没有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d0ed20432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6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