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赏析

2022-12-16 08:2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徽派建筑赏析》,欢迎阅读!
徽派,赏析,建筑

徽派建筑赏析

作为徽州文化重要内容的徽派建筑,是中国最有名的古建筑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尊重自然,崇尚和谐人居的精神,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并流传数百年。徽派建筑蕴含着徽州从唐宋之时崛起直至明清时期鼎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观赏和使用价值,为研究建筑历史及建筑设计、技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例,对于当今建筑设计、构造的参考借鉴,乃至对于日益发展的旅游事业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徽派建筑的形成

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的古建筑流派之一,徽州的先辈在古徽州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在为改善居住环境而成年累月的劳动创造之中,创造了辉煌的建筑文化。

这些徽商为光宗耀祖、炫跃乡里而大兴土木,建豪宅、修祠堂、竖牌坊、造园林……给徽州的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装饰精致,变化自然,具有纯正天然的乡土气息;加之徽州盛产木材,民间向来就有雕刻、绘画传统,砖雕、木雕、石雕别具一格;同时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布局结构、内部装饰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不仅实用性强,而且内涵丰富,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一大派系”。

早期徽派建筑是典型的“楼上厅”形式,这是越人的“干栏式”建筑格局,在潮湿山区能有效防止瘴疠之气的入侵。后来中原士族大规模迁入,人稠地狭,构建楼房就成为最佳选择。为了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解决通风和光照方面的问题,由中原士族带来的“四合院”形式逐步演变成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另外,山区木质结构的房屋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马头墙便应运而生了。正是在外来文化与原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徽派建筑风格一步一步地形成了。

第,1,页,共,3,页


二、徽派建筑的构成

民居、祠堂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而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最具特色的又数传统民居,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相信它自然古朴、隐僻典雅的建筑造型、不矫饰造作、信守传统、崇奉风水、追求淳朴古素的立意,会给每个人带来心灵的碰撞与洗礼,得到心灵上美的满足。徽州人讲究“无山无水不成居”,重视房屋布局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画面。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

徽州人多采用立牌坊的办法,以传显荣光、流芳百世。古牌坊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规模宏大;每一块梁枋,每一件镶嵌都合乎力度,在选址、造型、雕刻、用料等方面均有讲究。牌坊型制不一,雕刻精细,流檐翘角,宏伟壮丽。这些气势恢宏、拔地而起的牌坊,向来访的人们诉说着一个个忠、孝、节、义的故事。

三、徽派建筑的特点

徽派古民居在外观造型颇具特色,除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形式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的高差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既节约了材料,又使山墙高低错落、富于变化。于是,通过徽州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的布置。使其造型和结构形成了完美的统一,共同形成了风格清新典雅的建筑特色。 而在总体布局上,徽派建筑大多严格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规则进行。其民居依山就势、在山水环抱中进行建筑,是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山水意境,于是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在平面布局上,徽派建筑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其组合形式多为多进院落式的集合形式,体现了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点。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其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

第,2,页,共,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d1ac7a36b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