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读后感

2022-12-14 12:29: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狼图腾》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图腾

读《狼图腾》有感

其实在高中的时候就阅读过这本书,时隔多年,再次翻阅觉得多出了很多不一样的情愫。看完这本书,情绪很乱,尽管我并没有经历过那十年的浩劫,不过这方面的题材我一点都不陌生,的确能够感同身受。看这本书,有一种作茧自缚的感觉和《活着》给我的感觉很像,一种宿命的感觉,让人觉得无法和命运相抗衡。

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所以看完这本书,想法很多,但是没有什么科学的逻辑顺序。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人和狼和狗。人是陈阵,包顺贵,杨克,毕利格等人,狼是野狼和小狼,狗是二郎等。

本书讲述的是陈阵一伙知青来到大草原插队的故事。陈阵来自于北京,父辈成分不好,是一个本分的读书人,一个典型的汉族人,性格不能说是懦弱,但跟蒙古人比绝对算不上是坚强的。

书中主要写狼,写蒙古大草原上的狼的故事,告诉人们为什么狼能够成为蒙古人的精神象征。书中说了很多狼的故事,我记得最深的几件事是这样的。狼翻过水泥墙来吃羊,人们误以为狼是会飞的,在蒙古人的思想里面,狼做到了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觉得狼是有神性的。其实是头狼趴在墙角下,帮助整个狼群跳过水泥墙,能够进入羊圈吃羊,让我看到了头狼的牺牲精神,这跟人不一样,有句话说的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类的进化让人类的智慧变得更高 ,人千方百计的为自己谋取利益,以便于在竞争的时候,个体能够更好的存活下来。这是由于人类已经不用考虑到族群是否能够延续这个主要矛盾了,所以次要矛盾——如何让个体在族群里面活得更好,就升级为人类最主要的追求。我想如果狼群能够解决最基本的族群存活问题,那么狼也会变的自私和虚伪。其实,在这里头狼并没有牺牲自己,当别的狼吃饱之后,就跳出羊圈,将头狼替换进去,这就是狼的睿智与默契,我们也可以将这个看做是感恩,所以说,帮助别人一定会有回报的。这个故事的结尾还具体交代了,最后一只狼是如何从羊圈里面逃亡的,它利用羊的尸体,叠在墙角,然后跃出了墙。从这里看出了狼沉稳和睿智的一面,在面临困境的时候,千万不要自乱阵脚,也许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摆在眼前。

刚刚那个故事说了狼的牺牲精神,但是牺牲的那只垫脚狼最终吃到了羊,也最终逃离了羊圈,可能说服力不够。那么我再说几个让我觉得很震撼的事,第一个是说有三只落单的狼,被人们发现了,眼看跑不掉了,老狼跳崖自杀了。母狼躲在山洞里面,烟熏火烤就是不出来,最后扭动身体,将山洞弄塌了。第二个是当一只狼被夹子夹住的时候,它果断的咬断了自己的腿逃跑。第三个是当部队驻扎草原的时候,军官用吉普车来追狼群,头狼带着几只强壮的狼吸引了火力,让母狼和小狼走最安全的路线,最后都牺牲了。狼性是残忍凶狠的,不仅仅对猎物,对自己也是这样子,人类的狠都是跟狼学的。狼牙山五壮士,在弹尽粮绝,被敌人逼上山的时候,也不是跟狼一样,一咬牙,一发狠心,就从山顶上跳了下去。在人类社会里面,能够果断的舍弃自己的手足的,被称为壮士——俗话说壮士断腕。毕竟人和狼的四肢都有唯一性,跟螃蟹断了大螯可以再生不一样的。自己咬断自己的四肢,我想关云长刮骨疗伤也不过如此吧。那些吸引火力的年轻的狼们,岂非同战争中的先锋队,敢死队一样,注定了死亡的命运,在九死一生中为团体赢得最大的利益。这就是狼性中,能够牺牲的一面。

当然狼性如果只有牺牲了,那狼群早就死绝了。让这个族群得以活下来,需要其他许许多多的特点。比如说狼的贪性。狼吃东西,一定会吃到吃不下去,而且狼吃东西一定都不挑食。如果一只狼跑进羊圈了,它会尽可能多的咬死羊,然后尽可能多的吃下羊,如果在夜里甚至会咬死大半群的羊,把自己的肚子吃的滚圆滚圆的。只有最聪明的狼,才会在不影响灵活性的情况下,尽量多吃。杨克曾经打死过一只狼,是由于那只狼太贪心了,敞开了肚子吃羊肉,最后把自己吃撑了,影响了逃跑的效率,尽管在半路上它尝试吐掉一部分肉,但是还是没有逃过被击杀的命运。当然,绵羊的生性也决定了狼的猖獗。我觉得绵羊太像鲁迅先


生笔下冷漠的看客了。当绵羊被咬了,它都不会叫唤,也不会挣扎,默默的被狼吃掉。边上看见的绵羊也不会跑,只会默不作声的围成一个圈,静静的看着同伴被狼吃掉。

狼是有耐性的,毕利格说蒙古人的耐心就是跟狼学的。聪明的狼,再抓黄羊的时候,不是直接扑上去,而是在雪地里面守一个晚上,当第二天黄羊憋着尿的时候,去抓黄羊,黄羊跑两步膀胱就破了。

二郎,可以看做是归化了的狼。从它凶狠和吃羊看出,这不是一个狗应该做的,它骨子里面还是有狼性的,这就是为什么小狼喜欢二郎,二郎也喜欢小狼的原因了。但是二郎毕竟有狗的躯体,所以无法回归狼群,只能跟陈阵一起生活。它将希望寄托给小狼,而小狼是一只纯度很高的狼,陈阵想用养狗的方式来养一只狼,明显是行不通的。陈阵可以养二郎,缺不能养活小狼,从这点可以看出来。小狼是属于腾格尔的,不是人类能够染指的。陈阵为了遏制它的野性,折断了小狼的尖牙,这也是我认为陈阵最不可取的一件事情。狼的狼性是天赋与的,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陈阵一直处于跟天斗,其乐无穷的状态,知道最后,他才知道自己扼杀了小狼回归大自然的希望,同时也扼杀了小狼活下去的希望。这让我看到了中国的家庭教育,为了一句所谓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给孩子加了多少的禁锢,无异于折断了小狼的尖牙,使中国的儿童丧失了许许多多原本拥有的东西,再也不能达到与国外儿童一个水平层面,就拿创造力来说,中国人的创造力是全球有名的低下,而模仿能力却是全球有名的高超。输在了教育上啊,教育直接毁掉了孩子的很多天赋。我们要的并不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要赢在终点!

狼是吃肉的,狗是吃屎的,像狼不能变成狗一样,汉族人无法变成一个彪悍的蒙古人,知青尽管在牧区呆了这么多年,也无非是变得像蒙古人,却无法真正转变。蒙古人的品质是世世代代淘练出来的,是像狼学习的,而狼是腾格尔,是上天的使者。就像小狼可以学狗叫,但是这么也学不好。陈阵他们可以学蒙古人,但是却学不像。他们对牧区,缺少那种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信念,恢复高考之后,一个一个都回到了北京。毕利格死的时候,陈阵都没有回去看他,巴图说几十年陈阵才和杨克回去看他们。而陈阵却说自己爱狼,爱小狼,爱蒙古人,爱牧场,爱草原。心系草原,时刻担心牧场的沙漠化。这不仅让我觉得陈阵骨子里汉族人的虚伪,丝毫看不见蒙古人的磊落。并且,听巴图的口气,陈阵应该娶一个蒙古女孩的,就是那个要陈阵喝酒的女孩,百灵鸟儿翅膀挂酒杯的那个女孩,陈阵最后并没有这么做,图他们也表示理解,没有深究,做朋友把话讲太明白都没有好处。所以陈阵只是个叶公好龙的人,他骨子里,潜意识里面,并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蒙古人。

人性也是贪婪的,和狼一样。包顺贵千方百计的做出成绩,打狼、打天鹅、开垦农田、养狼狗,无所不用其极。只求出成绩,别的都不管,一切阻挡他的,都要办学习班,都要挨枪子。陈阵的贪婪在于对养狼的执着,看似无微不至的照料,其实却是一步一步的将小狼的生机扼杀了。与狼的贪婪不一样,狼在吃黄羊、癞子、兔子、马、老鼠的时候,都没有竭泽而渔,控制在该物种不灭绝的范围之内,并且很好的维护了整个生态链,所以苦命的小草得意存活下来。而人性的贪婪是没有极限的,完全以人的意志来衡量。思想有多远,掠夺的资源就有多厚。总的来说,人类生活的太安逸了,当活下去不再成为主要矛盾的时候,人类就不团结了,各顾各的。就像每个王朝灭亡之前,都是一片民不聊生的景象,人们为了活下去,团结起来,人心齐了,就敢把日月换新天。

本书的最后说,草原千里无狼烟,看上去是人战胜了狼。但是狼毕竟没有灭绝,谁知道这是不是狼的一种战略,韬光养晦,示敌以弱,期待卷土重来的那一天呢?况且,人类的过度开发使得很多草场不适合放牧了,兔子老鼠之类的动物泛滥,使得马匹很容易在草原上别断腿,牧民都骑摩托车来放牧,十五岁的孩子身上也背着猎枪,能够打下天上飞的老鹰。此情此景多像是孔子眼里的礼崩乐坏的场景啊。陈阵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但是对这样一个场景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故人大多作古,物也不似当年。只有对小狼的忏悔,对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d3cfe8708a1284ac950432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