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2022-07-19 21:1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古诗词的教学策略》,欢迎阅读!
古诗词,语文课,渗透,策略,小学

浅谈 在小学语文课堂 中渗透 古诗词的

教学策略

古诗词韵律优美、寓意深刻,部编版教材中增加了很多传统文化篇目,但是对于理解能力尚浅的小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光靠老师的空讲是很难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加容易、更加有兴趣地学习古诗词?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用绘画的方式,使枯燥的古诗词变得形象生动。

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作和绘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不仅是文学上的天才,也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极好的音乐家。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长期在森林中的生活经验,使得他对自然美有着敏锐的、独特的、细腻的感知,所以他的诗歌中的景物,充满了意境,颜色的对比鲜明而优美,把景物的动静联系在一起,尤其擅长于把光线和声音的细微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绘画引入课堂,用“画”激趣,借“画”入境,以“画”悟情,那样学生理解古诗词就更方便了。在学习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如果教师一边吟,一边引导学生在白纸上、依次画出稀疏的竹篱、悠远的小路、嫩绿的小树、翩翩起舞的黄蝶、金黄的菜花,而学生无形中将自己想象成了画中的主角——奔跑、活泼、天真的儿童。这是学生自己所画所得,理解记忆将更加深刻。学生如果仅仅凭借诗中的语言去体味,很难有深刻的感悟;如果教师直接把古诗的意思教给学生,学生可能会记住,但不一定能够形象地感知,更不用说记得牢固了。通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理解古诗,学生能够记忆深刻。

二、用优美的歌声传承经典,感悟情感。


《毛詩序》曰:“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由此可见,歌唱是诗歌意象的延伸。歌唱使诗歌形象得以丰满,使诗歌意境得以升华。诗是语言的艺术,歌唱是声音的艺术,二者结晶——诗词歌曲,从形式和内涵上获得了更高的艺术性,给人更多的愉悦和艺术陶冶。最近,央视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将古诗和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经典传唱人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苔花如小米,也学牡丹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等文学名篇在音乐中重获新生。其实,在中国,“和诗以歌”的诗乐传统十分悠久。《诗经》《离骚》就是吟唱出来的,唐诗、宋词、元曲等大多是亦诗亦歌。不少专家认为,在歌唱中学诗词、背诗词,是经典最合适的传承方式之一。

著名诗人闻一多曾指出:“诗歌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音律是诗歌核心之一。笔者在教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让学生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然后和着优美动听的旋律来唱一唱,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通过旋律演唱,对这首词的记忆就更深刻了,而配上简单的动作,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至此,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是抱着一种“我要学”的学习态度,而不再觉得学习古诗词是一件苦差事。

三、将游戏贯穿古诗词的学习中,寓教于乐。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方式。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语文教学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以游戏的方式开展诗词教学。如果采用游戏问答的方式教学,寓教于乐,岂不是简单又实效?

李继东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辛弃疾描绘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种恬静闲适的村居生活,李老师设计了表演的游戏,引导学生猜猜他们的语言,学学他们的动作,尝试着演一演。于是,学生在词句当中寻找自己喜欢的角色,想语言、扮人物、做动作。在这一


言一语的游戏中,学生仿佛就成了诗中的人物,他们体悟语言,感受词情。在不知不觉中,词中传递的美好的村居生活就深入学生的心田。

从学生对表演的热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喜爱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这样教授的诗词也有很多,如《小儿垂钓》《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寻隐者不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

“一切诗歌均诞生于游戏。”荷兰伟大的家赫伊津哈在其《人·游戏者》中说:“诗歌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功能。它在心灵的游戏场里展开,有它自己的世界,即心灵创造的世界。”用游戏的方式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内词容,加快背诵的速度,而且可以促使学生自编娱乐游戏。这些游戏中,编“谜”、猜“谜”游戏就特别富有情趣。这里所谓的“谜”,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用语言文字叙述事物的特征让人们去猜测的谜语,而是由古诗文内容通过想象构建的简笔画面。构建这个画面自然离不开学生入情入境的想象,他们依据诗意想象画面,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在扑克牌大小的卡片上,这就是一个谜语,这叫“观画猜诗”,出示这个画面,让同学猜想是哪首诗、诗文内容是什么;还有的在卡片上只写诗文的其中一句,让同学猜说诗题和作者,并对出下句,这叫“诗句接龙”;还有一种叫“我演你猜”的游戏。凡此种种,形式多样。这样,在入情入境的想象中,在轻轻松松的气氛里,学生达到理解诗歌、记忆诗歌的目的。

总之,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承文化传统的重任。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诗词的美,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入探讨的问题。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绘画引入课堂,用“画”激趣,借“画”入境,以“画”悟情,也可以运用歌唱的形式,使诗歌形象得以丰满,使诗歌意境得以升华,还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开展诗词教学。运用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诗词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d68bf4df7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