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逢入京使》、《晚春》诗歌赏析

2022-07-19 11:02: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 《逢入京使》、《晚春》诗歌赏析》,欢迎阅读!
晚春,赏析,诗歌,语文,初中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离开长安已经许多天了,回头东望,只觉长路漫漫。 尘烟蔽天,双袖都已沾满了泪水还没有干。 骑马在路上相遇,没有纸笔(写家信) 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诗人;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巴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故园东望路漫漫赏析

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东望 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 ,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通过写-路上与家乡人相遇,让他捎口信给家人报平安-,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开阔豪迈的胸襟。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作者介绍:韩愈,字退之,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大意: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都在纷纷飘落,如雪花般漫天飞舞。

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3、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

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4、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使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精妙地描绘出了一生意盎然的晚春群芳图。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

5、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白首无成; 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6、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①“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雪飞,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之中,这种勇气实在值得钦佩。

②“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d863670ad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