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仁

2023-03-20 22:0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仁》,欢迎阅读!
孔子,概念,思想,基本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表示人的一种最高道德品质。

“仁”的概念并非孔子首创,在他之前即已出现,最早出现“仁”字的文献是《尚书》。《尚书·金滕》载:“予仁若考”,指的是人的一种美好品德。在孔子大量的关于“仁”的阐述中,他借用了“仁”的这一基本含义,进而将其内涵拓宽,使之成为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综观孔子有关“仁”的论述,我们可以归纳出它的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仁”是指人所具有的善良、正直、诚实、质朴的品质。孔子认为,在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本性中,有一些本性是潜在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很接近或很可能成为“仁”。所谓“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篇第十三》)。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刚直、朴质、果决的品性而是虚伪、文饰、乖巧,那么这个人就绝不可能具备“仁”的品质。所以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第二层含义,“仁”是指人在社会人际关系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准则和由此表现出来的优秀道德品质。孔子认为,“仁”所要求的人际基本原则就是“忠恕”之道。关于“忠恕”的具体内容,孔子曾对曾参说过,即“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论语·里仁篇第四》)又,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道: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另据《论语·雍也篇第六》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如


何?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以上所引诸段可见,所谓“恕”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忠”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一个人自己所不愿意做的,就不应强迫别人去做,进而在完成自己的事业时应该想到别人也欲如此,因而帮助别人也达成其事业。总之,在与他人发生社会交往时,自己应本着理解、体谅、尊重的心理去对待他人,从而在立己时不至于损人而是立人;在达己时不至于损人而是达人,这就是“忠恕”精神。孔子认为,要真正做到“忠恕”之道就必须有一颗爱心,爱人之心。因此,“仁”的关键是“爱人”他多次指出:仁者爱人“即一个人必须要有怛恻之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能在自己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只有具备了”爱人“之心,才能充分尊重对方、体谅对方、理解对方,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贯彻”忠恕“之道。因此,”爱“是前提,”忠恕“是准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仁的核心。孔子认为,把“爱人”和“忠恕”贯彻到社会实践中所表现的一切行为都属于“仁”的范畴。在他看来,孝悌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符合“仁”的行为。因为“爱人”即仁,而爱人是从对于亲人之爱开始的,所以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右第十九章》)。孝悌即是对于亲人之爱的表现,故“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为政篇第二》)!把亲亲之爱推广开去并辅之以“忠恕”原则,那么在社会各种类型的活动中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符合“仁”的要求的行为和道德。那就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篇第十三》)。作为人臣的就会表现“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dd063b533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d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