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盲人相处不可存在的心理

2022-07-05 05:4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与盲人相处不可存在的心理》,欢迎阅读!
盲人,相处,不可,存在,心理

与盲人相处不可存在的心理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 一、怜悯

视力残疾人“生活在黑暗之中”,失明导致对环境信息获得的丧失和对环境有效控制能力的丧失、视力残疾人学习的不便、生活的艰辛、求职之不易……使得视力残疾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更易为人们所怜悯与关注。其实对视力残疾人的怜悯之心是理解、关心、帮助他们的基础,但仅有怜悯是不够的,视力残疾人也是与普通人一样平等的人,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国外由于盲人教育尤其是盲人早期教育发达,盲人的能力和社会地位与普通人相当。 二、恐惧

由于视力残疾对个体的伤害相对更为“残酷”,人们总是把对黑暗的恐惧从“盲”迁移到视力残疾人身上来:“宁可死也不愿意盲”、“失明比死亡更可怕”、“一死

百了,失明是活受罪”……加之视力残疾人生活的艰难、外貌的异常等会让更多的人对视力残疾心存恐惧。其实视力残疾人和普通的人一样,并不可怕;相反,他们作为视力有残疾的人生活在视觉社会里,处处都感到不方便,他们对这个世界也有一中恐惧心理,因此双方的交流和理解非常重要。 三、迷信

一提起盲人,有些人马上还会与“算命”、“报应”等封建迷信联系起来,觉得盲人神秘的同时也觉得盲人的“可畏”。人们往往迷信盲人的“聪明”、“灵验”,其实不然,盲人都是从不同的来者中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加之简单的心理推导而已。原本我们对其期望值低小瞧了他们也是使自己惊讶的另外一个原因。 四、视力残疾就是看不见

绝大多数普通人一听说“视力残疾”马上就会认为是“眼前漆黑一片”、“暗无天日”……,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种,低视力有部分视力是不用分说的。即使在“盲”类中,真正“全盲”的也只是极少数,大多数“盲人”都还有一些剩余视力。 五、神秘

一提到盲人,许多人的第一感觉往往是比较神秘:眼睛看不见,从来不撞到树上,也不会撞到墙上,他们的耳朵特别“尖”。其实不然,据许多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反复测试


认为:从解剖生理方面来说,盲童的听觉器官与普通人的并无明显的器质性变化,所不同的是盲童的听觉器官被迫获得了更多的刺激机会,感觉功能得到了强化。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e867ed014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d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