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甫诗中的爱国忧民情怀

2022-09-05 06:1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杜甫诗中的爱国忧民情怀》,欢迎阅读!
诗中,爱国,杜甫,情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杜甫诗中的爱国忧民情怀

作者:何也 李彦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04

摘要:杜甫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其诗词中大多充斥着爱国情怀,受其祖父影响而一生致力于诗歌创新,自己认为诗是吾家事,虽然晚年生活穷困不堪但依然矢志不渝的爱着自己的祖国,他的诗歌中大多寄托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爱惜。 关键词:杜甫;爱国忧民;杜诗 一、杜甫的爱国忧民情结的形成 (一)环境因素

1.受家庭影响。杜甫是晋代名将杜预的后代,祖祖代代在朝为官,以儒家思想为主,希望利用儒家思想帮助君王实现统治人民的目的。在这种家庭当中,他的思想自小受到了极大影响,希望自己能够做官为君王效力。他的《进雕赋表》中有着明显表现,但中国封建社会实现一人专制,因此那个时代的爱国就是对君王的无限效忠,杜甫自小受家庭影响,自然形成了爱国思想,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够做官。

杜甫在年轻时一心想着做官,将人生发展确定在辅佐君王方面,并没有深入了解百姓生活,因此形成其忧民情结的主要原因在其他方面。

2.时代与经历的影响。唐代读书人大多在年轻时游历祖国大好河川,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见识而且也可以积累知识,对外宣传自己,有利于自己今后的生活。杜甫在二十岁到二十九岁的期间也曾外出远游,使他增长了不少见识,对其以后的诗歌发展积累了丰富素材。 后来他来到了人民群众中间,其诗歌创作也自历史事实转变为对人民的同情与爱怜,进一步得到了发展。而在他流亡与游历当中,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因此其胸怀更加宽广,诗歌中的气势也增加了许多。 (二)内部因素

杜甫在诗歌方面有着巨大贡献,被后人称之为诗圣自然有着一定的道理,他从小就学习文章的写作,七岁时就可以写诗,年轻时外出远游,为他的诗歌创新积累了大量材料,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绝句。自此可以看出诗人胸怀的宽广,有着这样的胸怀自然会联想到人民生活的困苦,随着与劳动人民接触的日益增多,他的眼光更加开阔,将国家、人民、自然有机融合在一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ece0ad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