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问题

2022-04-26 02:2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欢迎阅读!
班级,公平,问题,管理,教育



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之前,他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也曾明确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十七大报告要求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实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可以说,没有教育的公平,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



一、管理中的不公平现象

1 重视班级社会化功能,忽视班级个性化功能

班级对学生的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按照社会要求对个体的社会同一性的教化、定向和控制、其功能的作用方式是对学生施以环境和教育的外部影响。级对学生的个性功能表现为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水平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社会化影响为媒体,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青少年时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班级管理的任务之一就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社会化并不排斥个性化,一个真正社会化的人,应该是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而目前的班级管理过分强调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了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这种管理对学生的危害常表现为:(1)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活动中,过分强调听话遵守纪,把班主任在班级中地位、权力绝对化。(2)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因为它强调一种简单的规范和服从,而不是一种个性和主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3)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为它强调的是标准化、模式化和整体划一,对学生来说,是对内在潜能的遏制,实际上造成学生发展的不公平。



2 重视班级的正式群体,忽视班级的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主要包括班级学生干部群体,班级里党团群体和班级兴趣小组群体等,这些群体目的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纪律和计划,经常开展活动。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等关系或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如同乡会等。非正式群体特点是自发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身心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班主任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不平等现象,甚至对非正式群体产生歧视。



3 重视班级的优势群体,忽视班级的劣式群体

组建班级的学生来源不同,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也不同,学生的个性也存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ed4be25ac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