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教案

2022-08-16 18:43:4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夜归鹿门歌教案》,欢迎阅读!
鹿门,夜归,教案



2018年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教学能力测试

教学设计





: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说教材

《夜归鹿门歌》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诗歌部分的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的一首诗歌,是我们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所写的。孟浩然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 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这首诗便是如此。此诗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说教学目标

通过单元提示,我们知道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 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为此,我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的诵读提示去诵读诗歌;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发挥想象,再现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情怀和追求隐逸的人格志向。 说教学说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抓住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2、把握诗人寄情山水的情怀和追求隐逸的人格志向。 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知识的理解,根据学生实际,运用较为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法:注重诗歌的诵读;

2、引导法:以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融入课堂,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3、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生成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意境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体会诗歌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隐逸的人格志向。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抓住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掌握景、情的有机融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复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现景 呈现诗中所绘之景 析景 分析特点 摹形 描摹形象 溯情 推求感情 三、诗歌鉴赏 (一)简介作者

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号王孟。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交谊甚笃。有诗


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二)、品读课文 1.诗题解读: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用典。

2.方法指导:

下面请同学们置身诗境把这首诗读一读

1.意象: 山寺钟鸣、渔梁渡头、江村、乘舟、鹿门、月、烟树、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幽人

2.意象解读

意象是指蕴孕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诗歌最主要的特点是抒情,而情感的载体和媒介是意象。诗中所选意象又承载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钟声 渡头 黄昏江景图

月亮 烟树 岩扉 松径 月夜山景图

1画面一 黄昏江景图

景物的特点

钟声 悠然 渡头 人声嘈杂 山寺的超然僻静 世俗的杂乱喧嚣


诗人形象:闲望沉思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怡然自得的心情。

2画面二 月夜山景图

烟树 树影朦胧

夜月 皎洁清冷 特点:寂静 岩扉 幽深僻静 松径 清幽寂寥

诗人形象:神情 欣喜 沉醉 迷恋 情感: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3.思考:诗中所写 夜归途实际上是在写什么? 感悟诗境: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了一种独到的意境 诗中所写:

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特别是此诗后四句景色宁静、清幽,作者的心境、情思也宁静、清幽,于是主客体浑然合一,构成宁静、清幽的意境。这宁静、清幽即是这首诗的艺术境界,也是孟浩然的思想境界。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按照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基本思路赏析王维的《归嵩山作》

作者:王维 (唐代)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景与情

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末联写山之高,点明归隐之高洁和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 2.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变化:出发时安详从容,途中一度凄清悲苦,最后恬静淡泊。 3.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

1同:都写归隐途中的景色和心境。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2异:a. 孟诗着墨轻淡,多用白描,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

“诗中有画”,色彩光泽更为丰富。

b. 孟诗整个诗境显得平淡自然、优美 恬淡、脱尽尘世烟火。 王诗意境充满变化:归山之始的悠然自得,归隐途中的黯淡凄凉,归到嵩山的恬静澹泊 五、课堂小结: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真理,虽然鉴赏诗歌的方法很多,但我希望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 ,你能更好的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六.作业:背诵两首诗。

1画面一 黄昏江景图 板书:○

景物的特点


钟声 悠然 渡头 人声嘈杂 山寺的超然僻静 世俗的杂乱喧嚣 诗人形象:闲望沉思

2画面二 月夜山景图

烟树 树影朦胧

夜月 皎洁清冷 特点:寂静 岩扉 幽深僻静 松径 清幽寂寥

诗人形象:神情 欣喜 沉醉 迷恋 情感: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ee653518d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