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手艺人生活随笔

2022-12-05 05:38: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城市里的手艺人生活随笔》,欢迎阅读!
手艺人,市里,随笔,生活

城市里的手艺人生活随笔



城市里的手艺人生活随笔

前几天,带朋友去剪发,他总是不满意发廊给他的外形,哪怕是一掷千金,请了店里最贵的发型师。在小区里东走西转,进了这位凡师傅家,朋友显得意外,甚至有些不可思议。在城市热闹的公寓楼里,凡师傅半隐居在此,养了一只猫为伴,客厅就是他的工作室。虽然是民居,工具倒是很齐全,就是有些凌乱:一面落地镜前,摆着转椅,旁边有烫发的机器设备,各种药水、彩色发卷七七八八散落。剪发是一种互动的手艺,他用触觉感受你的发量,用眼睛看你的发质,用耳朵听你的需求,用心体会你的审美。



我想朋友心里一定在打鼓,事已至此,怀着将信将疑的心,也只能让凡师傅打理。凡师傅的性格非常有趣,遇到他喜欢的人,就忍不住跟人家多聊上几句。遇到不投机的人,连生意也不做。开一家发廊成本很高,他就在民居里工作,也不养助手,解决温饱是件很容易的事,闲钱不少,前段时间他自己跑到云南雪山玩了一圈。不知不觉聊着,头发就剪完了,朋友出奇地满意。他问多少钱,价格比市场低很多。凡师傅不肯接钱,指着柜子上一个木箱说,丢里面吧。朋友觉得他随性极了。忙的时候,他常常说,看着给呗,然后就转身忙活别的客人了。

凡师傅是位手艺人,我认识他已经十年了,从他在发廊工作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他的回头客。人生好像兜兜转转,我换过几个发型师,最后还是跟随着他,他也跟随着自己的内心,最后老老实实地当个手艺人。

小时候对手艺人的理解实在不够宽泛。庙会上售卖手工艺品的民间艺人,在街角修鞋的匠人,裁缝店的老师傅,他们一辈子就靠一项技能养家糊口。好像他们的人生从未跟财富关联,起早贪黑,总是辛勤地营生。那时候太关注五光十色的生活,好像所有的手艺人


都显得与时代脱轨。人们更为新产品和新科技着迷,停不下来,渐失初心。很多手艺失传或者不精了,或者被工业化取代,木匠做活儿全凭电锯、电刨子、射钉枪、万能胶。

有段时间,我以为手艺人消失了。慢慢观察,我们确确实实活在手艺人的世界里,享受他们带来的好。“写作是一门手艺,与其他手艺不同的是,这是一门心灵的手艺,要真心诚意,这是孤独的手艺,必一意孤行。每个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手艺人,都要经历这一法则的考验,唯有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这是北岛老师曾经发在文章里的一句话,我反复地读着,感受着,也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手艺人。

我想,靠着一项技能吃饭的人,也不能完全称作手艺人。即使能掌握相同的技艺,不同的人也会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我想,世上无非两种人——商人和手艺人。商人是在出售产品,把手艺当作产品来生产自然不能算。手艺人是专注的,抛开一切地去钻研技艺。有些手艺讲究的是童子功,要在习艺所里刻苦而单调地磨炼;有些手艺,真的要在添了岁月后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其中的奥妙和精髓。手艺人,内心是以手艺为美的,也将手艺看得至为崇高。

年纪越大,我越知道当个手艺人的好,只用打磨自己,只用做好分内事,无须讨好,无须谄媚,无须看人脸色。古人说,无须黄金万贯,只需一技在身。做个堂堂正正的手艺人,更理直气壮,心安理得。

在上海认识了一位名叫若谷的手艺人,先是被他手做的酸梅汤打动,没想到有缘认识他并知道了他的手艺故事。“若谷”取自《道德经》“旷兮其若谷”,讲的是胸怀阔达像高山深谷,是一种接纳,是包容。若谷总是穿着最舒适的棉麻衣服,戴着一副圆形玳瑁眼镜,人如其名,用现世的心做传统的事,把传统的物用现代的'手法来诠释。若谷是个木讷的人,跟着老师学《道德经》,师兄们在分享感悟的时候,他只是傻傻地笑,老师说他是讷于言而敏于行。“做肥皂适合我”,那个过程就是一种入定的状态。花三个月的时间来浸泡草药,换来萃取了精华的油脂。花几小时甚至半天时间来搅一锅肥皂,换来四十五天的等待。四十五天静静地等待,喃喃地对它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659233f4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3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