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2课咏史诗三首导学案含答案

2022-03-24 02:3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2课咏史诗三首导学案含答案》,欢迎阅读!
咏史诗,散曲,宋词,唐诗,答案

12 咏史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刘长卿、李贺、温庭筠的生平。2.学习诗歌丰硕的想象和斗胆的构思。3.学习诗歌寓言笔调和拟人化的手法。4.体会诗歌中寄寓的深邃的哲理。5.把握诗歌借史咏怀、借史讽喻的特点。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旧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意解读 穆宗长庆四年(824)作者由夔州刺史转为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通过西塞山时,有感于那时朝政腐败,藩镇割据局面,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前四句,以雄浑的气势刻画西晋伐吴,终止了国家割裂状况,情调昂贵。后四句,汲取历史教训,借古喻今。颈联说旧事能够感伤的,还不止东吴为西晋所灭,后来的东晋、宋、齐、梁、陈等王朝也接踵覆灭,只是西塞山依旧靠临长江,永久被人们所凭吊算了;并照顾上文,说明地形不足恃,“王气”不可凭。尾联联系唐王朝的当前形势,赞扬“四海为家”,希望国家统一,但也必需警戒藩镇纷争。以故垒隐伏在萧萧芦荻中的图景作结,包涵广漠而深刻的社会内容,具有含蓄隽永的艺术力量。

名句识记 人世几回伤旧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考点演示 请以“今逢四海为家日”一句诗,说出这首怀古咏史诗所表达的思想。 答案 反对割裂,主张国家统一。



一、作者简介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州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潘州南巴尉。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被诬,贬睦州司马,迁随州刺史,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


。有《刘随州集》。刘长卿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内容普遍,各体皆备,诗名盛于中唐前期。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及民生疾苦在诗中亦有所反映。但大多写遭谗贬谪、胸怀不平之意,和感慨政治失意和山水闲逸的情怀,缺乏雄浑苍劲之作。他的诗以五言、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其五言律诗气韵流畅,音调谐美,在那时很负盛名,自夸为“五言长城”。但是,由于刘长卿的生活和思想都较为狭小,故其诗境较少转变。李贺(789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宗室郑王李亮裔孙。李贺少有诗名,元和初年,游历江南,后到东都洛阳,以诗谒韩愈,受到赞誉。元和五年,举河南府乡贡进士,但因为其父名晋肃,时议其应避父讳而不可参加进士考试。后为奉礼郎,郁郁不得志,以有病辞归故乡,抑郁而终,年仅二十七岁。李贺擅长乐府,想象丰硕独特,色彩瑰丽,炼字凝句,惨淡经营,后人称为“长吉体”。题材多写神仙鬼魅,好用“死”“老”“冷”等字,人称“鬼才”。从诗歌内容上看,李贺的诗或揭露统治者的荒淫,如《秦宫行》;或抨击宦官弄权;或影射藩镇割据;或反映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或借助历史,抒发兴亡之感、抑郁之情;有的还涉及恋情、相思、宫怨等,涉及面十分广。但诗的中心内容仍是对怀才不遇的悲忿及对现实的不满、厌弃之情。今存《昌谷集》四卷、《外集》一卷(或名《李贺歌诗编》)《全唐诗》编诗五卷。温庭筠(812866),唐朝词人、诗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属山西)人。他是唐宰相温彦博的后代,但后来家境中落。他长期出入于歌楼妓馆,为士医生所不齿,终生困窘,晚年始任方城尉和国子监助教。他才思敏捷,听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吟就完成一篇(晚唐考试律赋要求一篇八韵),时称“温八叉”“温八吟”。温庭筠熟悉词调,精通音律,是唐朝写词最多的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词的文人。温庭筠的词,《花间集》收66首,《全唐诗》附词部份录59首。他的词多写闺情,刻画妇女的面貌、衣饰、情态。这种词继承南朝宫体诗风,并替花间词人开了道路。部份词对一些妇女的遭遇表示同情,也流露出他在统治集团里被排斥的不满情绪。温词声律谐协,词意含蓄,风格浓艳,并能制造优美的意境来表现人物的情思,但温词偏于闺情,文句也嫌柔弱,给那时和后世也带来了不良阻碍。他的词被五代后蜀词人推崇,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等18家词为《花间集》,温庭筠被尊为花间词的先导,由此形成“花间词派”。温庭筠和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他的诗写羁旅行役、吊古兴亡、边塞荒寒、咏史咏物等,但更多的是表现个人的沦落,而较少伤时感世的作品。他的爱情诗辞藻瑰丽,而雕琢过甚,终逊李商隐一筹。但他的诗也有很多久为传诵的佳作,《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曾为欧阳修欣赏赞扬(宋·欧阳修《六一诗话》)。二、写作背景《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是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州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是在唐朝宗大历八年(77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8b80f984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b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