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青藏高原》教案

2022-03-30 22:1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音乐《青藏高原》教案》,欢迎阅读!
青藏高原,教案,初中,音乐

《青藏高原》

教学目标

1、了解感受富有藏族山歌的演唱风格特点,把握变换拍子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用秀美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

3、引导学生感受西藏雪域高原特点的音乐作品的美感与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学唱《青藏高原》,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2、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的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

掌握休止符、三拍延长音的唱法,正确运用呼吸来表现歌曲的美。

教材分析

这是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一首歌曲。以明朗高亢而富有藏族风格的旋律,热情地歌颂了美丽庄严的青藏高原,表达了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热爱之情。全曲为羽调式;节拍以四四拍子为主,间插以四二、四三拍子,引子为散板;曲式结构为有引子、前奏的二段体。 引子开始,由人声合唱出一个明朗、高亢、山歌风的衬腔,把人们带入到辽阔的青藏高原的意境之中。接着,由器乐演奏深化了这一音乐主题。

A段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作为全曲音乐主题的集中体现,具有秀美、明亮、亲切的特征;第二乐句继续承接着这一特征,切分节奏的运用使之更具活力;第三乐句作为一个转折,主要在前半句的音区和旋律音调上发生了变化,较低的音区和较为低回委婉的旋律,使感情表达更显真挚;第四乐句开头出现的后半拍起唱的节奏,使之既富有变化,又富有动力,后半乐句的旋律与第二乐句的结尾相同,使之具有“合”部的特征。

B段以宽广的衬腔开始,接以和引子相同的五度跳进为特点的藏族山歌音调,并以此贯穿于B段的各个乐句,使歌曲的明朗、高亢的山歌风格得以更为鲜明的体现。在第二段歌词的最后,还以扩充节奏和提高音区、扩展旋律的手法,变化重复了结尾乐句,把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尽情地抒发了对青藏高原的赞美、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生活着五十五个能歌善舞的兄弟民族,和汉族一样,民歌也是各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它们流传最广,数量最多,始终伴随着各民族群众的生活,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想。少数民族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藏族歌曲——《青藏高原》(多媒体显示)

2、结合之前播放的青藏高原的图片,请学生描述一下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再由教师补充说明。(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它被称为“世界屋脊”“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三、学唱歌曲

1、播放李娜原唱的《青藏高原》的视频,从原汁原味中体会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感情气质。

2、播放韩红、腾格尔等歌手演唱的《青藏高原》片段,加以分析比较。哪种演唱方式好,你更喜欢那位演员的演唱?为什么?

3、在听过不同歌手演唱的《青藏高原》后,学生已经对这首歌曲相当熟悉。于是让学生分三遍跟钢琴伴奏学唱。

4、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完整演唱全曲,并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结构。(带引子的二段体) 5、分析促使藏族民歌音乐特点形成的因素: ①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 ②生活特点及风俗习惯。

6、提问:“除了用歌唱,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青藏高原》?” 7、根据学生的建议,采用朗诵、舞蹈、器乐、歌唱相结合的形式,有表情地演唱。 四、总结

青藏高原,中国最大的高原,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有我们喜欢的草原和蒙古包,有我们向往的辽阔和奔放。今天我们一起放飞自己的心灵吧。播放歌曲《珠穆朗玛》,学生在浓郁的藏族风格歌曲声中走出教室。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91ceac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