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2-04-17 21:20:0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欢迎阅读!
数学教学,健康教育,何在,渗透,心理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II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它不是一种附加的教育,而是一项完整的育人工程,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 全过程中。

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预防学生的心理失常, 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以维护和促动学生的心理健康。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实行渗透。

语文思品教材中的内容,其定位就是对学生实行良好的品质教学,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文性相对要少 一些。不过,

我们仍能从中发现很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数与代数一类的课,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 水平;综合实践应用较多的课,我们能够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图形理解一类的课,我们能够重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点、空间想像水平;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我们能够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比如第六册中的 《移多补少使两数同样多的应用题》这个内容,我们就能够很自然地渗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又如很多应 用题中大量出现国民生产总值、原煤产量、人均年收入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 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在上完《圆的周长》这个课后我深深的感受到数学课也能上成像语文课那样具有感召力,像思品课那样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上课之前,

我充分考虑了教材中相关祖冲之的这个知识,查阅了很多资料,并将它打印在了投影片上。当上到圆的周长计算时,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时,并揭示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打出了投影片,告诉学生关于祖冲之的一些 知识。学生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发现居然和伟大的数学家的发现一致,有一种“我其实也能成为数学家”的喜悦感;另一方面,祖冲之的 发现比国外的数学家的发现要早 1000多年,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感油不过生,纷纷发表议论,此时我并不急于将数学知识一古脑儿往

下讲,而是放了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痛快淋漓地发挥了一下豪气,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即使占用了一部分课堂时间,但学习 效果却没打一点折扣。课后,还有学生意犹未竟,自己到处找资料,互相交流,体验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

小小的一个课后注释,弓I起了学生如此大的反响,那么,课本中还有很多的小知识,新信息,只要处理得当,相信也能取得不错 的效果。

二、注重学习过程体验,诱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而且小学生好

奇心强,求知欲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所以,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必须多组织学生 动手操作,以

“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理解物体”这个课时,我首先 组织学生一起玩积木,让学生在玩积木的活动中理解了正方形、长方形、圆柱和球的形状及其特征。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 但不会感到枯燥,而且还兴趣怏然。教师使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三、 师自身的行为,也是实行健康心理渗透的良好渠道。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教师就像是学生的一个样板,教师怎么做,必会引导学生也这样去做。 有时候,

千百遍地说教不如一抹暗示性的眼神、一个示范性的动作、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能够这么说,学生的很多良好的道德品质都 是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教给的。所以,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做到身正。

教师的行为渗透,不需要讲很多大道理,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事中来透射好品质。比如说,整洁的办公室,能够让学生 明白自己

的地方干净也能给别人带来美感,明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看到扫帚倒了,随手扶起,就是告诉学生爱护公物也 是一种美德;面对别人的无理吵闹,教师能平和对待,能够让学生明白平和的心境也是一种素养;对别人的困难能乐于相帮,能使学生 明白“雷锋精神并不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

四、 定评价导向,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效果的价值判断。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实质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在实行评价时, 教师应引

导学生学会使用分步肯定评价法,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很多孩子厌学、逃学,其根本的原因 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人多的批评与指责,甚至是讽刺和挖苦,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鼓励、 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注意的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 趣。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动,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这不但是新课程改革的要 求,也是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展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教师,我们 要转变教学观点,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为桥梁来挖掘学生的潜促动学生心理健康地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bc8438a1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