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2022-04-07 17:02:4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伯牙,教学设计



23《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 林金朗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文二则》中的其中一则。《伯牙善鼓琴》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让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只有百余字。篇幅短小,故事性强,语言简洁易懂。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积累丰富的文言知识;而是体会伯牙与子期间的真挚情谊。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前期文言文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反复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等工具书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篇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单好懂,学生学习起来较为轻松。且七年级学生正处在树立正确友情观的关键时期,通过对“知音”一词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对待友情,而至于文中包涵的更深层次的人文内涵则以感悟熏陶为主,不作过深要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如:善、志、阴、卒、辄等等;反复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朗读语感。

(二)过程与方法:能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梳通文意;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通过学习感受到伯牙与子期间的真挚情谊,明白“知音”的真正涵义,树立正确友情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今天我们学习《伯牙善鼓琴》,让我们一同去见证伯牙和子期之间那种令人敬仰的情谊吧!

二、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列子,名列御寇,相传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是战国时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是中国道家和哲学史上的著名人物。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都选自此书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2、了解人物: 俞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是一名樵夫。 三、整体感知 1 字词积累:

卒( cù )逢暴雨 乃援( yuán )琴 舍(shě )琴 辄(zhé )穷其趣 2 划分节奏: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重点字词

鼓:弹奏 卒:通“猝”,突然 洋洋:盛大的养子

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援:拿,拿过来 穷:穷尽 舍:停止 逃:隐藏 4、一词多义

志:(1)志在高山:用音乐表现的意境

2)志想象犹吾心也:叙述,讲述。

精品文档交流




之:(1)钟子期必得之:代词,它,指所念

2)更造崩山之音:的

3)乃援琴而鼓之:助词,凑足音节

4)子之听夫志: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善:(1)伯牙善鼓琴:擅长

2)钟子期善听:善于 3)善哉:好 5、疏通文意 四、合作探究

1、文中哪个句子能概括故事的主要意思? 明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文中怎么叙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

明确:文中多次用比喻来写伯牙“善”弹琴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用比喻来写钟子期“善”听音乐的感受。比如,“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等,都很生动形象,从而突出了弹琴者与听者之间达到的“之音”境界。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3、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明确: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明确: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5、简要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伯牙高超的琴技的? 明确:作者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表现伯牙的高超琴技。有直接描写古琴的效果,又有通过钟子期听琴的感受来表现突出琴技的高超。

五、拓展延伸

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明确: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六、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伯牙寄情怀于琴音,而钟子期能领悟琴音传达出的情感意趣,表现了两人高超音乐造诣,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

七、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 八、板书设计

《伯牙善鼓琴》

——《列子》

寓意

俞伯牙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钟子期 【教学反思】【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

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

精品文档交流




为您服务】



精品文档交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c6c43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