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2022-08-02 05:18: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欢迎阅读!
李益,受降,闻笛》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2.这两首诗都写到,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4.“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答案: (一)6分) 1.3分)D

2.3分)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 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3.【答案】《春夜洛城闻笛》运用想象和夸张,突出笛声的无处不在,借抒发离情别绪的《折杨柳》表达思乡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含蓄蕴藉,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夜风中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抒发征人思乡之情。 4.“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00f671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c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