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的艺术特色

2022-04-11 13:09: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高粱》的艺术特色》,欢迎阅读!
红高粱,特色,艺术

《红高粱》的艺术特色

姓名:刘冬艳 班级:对外汉语本09 课程名称:中国当代文学 任课教师:黄雪婷

摘要:《红高粱》主要描写的是“爷爷”余占鳌率领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以及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小说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叙事方式,以追忆的姿态来讲述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故事。小说中“红高粱”这一活物象征了广阔深替的民族精神,作者以当代人的心灵与意识让我们直面民族的过去,呼唤“红高粱”的精神,寻找我们遗失的家园。同时,小说成功的塑造了两位新农民的形象,探索农民的命运,追求个性的解放,是一部经典的历史之作。

关键词:莫言 《红高粱》 艺术特色 叙事方式 “红高粱精神 新型农民

《红高粱》的叙述沿两条线展开,主线是土匪头子“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武装压击日本汽车队,辅线是在这次战争发生之前发生的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对题材的处理体现出对传统小说叙事的叛逆,是以追忆的姿态讲述的故事。小说在叙事人称上,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迭和在一起。从“父亲”和叙事者关系的角度去考察,你就会发现:“父亲”既是叙事者的父亲,也是叙事者本人。你看这句“父亲不知道我的奶奶在这条路上主演过多少悲剧,我知道。父亲也不知道在高粱阴影遮掩着的黑土上,曾经躺过奶奶洁白如玉的光滑肉体,我也知道。”很显然莫言的眼睛给了“父亲”,作为作者的莫言倒成了记录感觉符号的工匠了。”所以“父亲”成了一个孩子和成年人组成的魔方了,在高粱地里总也长不大。

《红高粱》的叙事策略和语言方式追求强烈的陌生化效果。小说的展开是由感觉引导,情绪推动,其中,在语言运用上《红高粱》追求一种富有力度的表达,一切都服从主题的自由创造和审美快感,重视感觉,大胆运用丰富的象征、比喻、夸张等手法。

在《红高粱》里你会看到恍成血海的红高粱,会看到作者在各种情境下各种色彩描绘着红高粱的形象,倘若你只是看到快了“红高粱”,那么这个艺术世界就失去了意义。在我看来,“红高粱”是生命的活物,它是作者创作的动机和具有象征意义的活物。


作者正赛创作的过程中式一步步的加深它的含义。正如小说所写“每穗高粱都是一个深红的成熟的面孔,所有的高粱合成一个壮大的集体,形成一个大度的思想。”“那股弥漫田野的腥舔味一直伴随着他。”我们很容易地把它看做一种常见的托物拟人的比喻。但我们继续读下去就会发现其实不然,且看“一穗一穗被雾水打得精湿的高粱在雾洞里忧悒地注视着我父亲,父亲也虔诚地望着它们。父亲恍然大悟,明白了它们都是活生生的灵物。”这里,红高粱成了有生命的活物,它作为一股积极的力量将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自然地融为一体。到了作者写戴凤莲之死时“奶奶听到了宇宙的声音,那声音来自一株株红高粱……奶奶觉得天与地、与人、与高粱交织在一起……所有的忧虑、痛苦、紧张、沮丧都落在了高粱地里,都冰雹般打在高粱梢头,在黑土上扎根开花,结出酸涩的果实,让下一代又一代承受……”到了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了所谓的“红高粱”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比喻,也不是什么抽象的寄寓,而是民族生机的征兆,它代表的是广阔深替的民族精神。在作品中“红高粱”就是千万个生命的化身,千万个生命又是“红高粱”的具体外观,二者贯通为一体,让人体验到天地之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是人与自然的融合。

同时,它又象征着坚韧、象征着不屈、象征着苦难、象征着复仇、象征着英雄主义、象征既纯朴又狂放的道德。一句话,象征伟大民族的血脉灵魂和精神。关于这一点的批判《红高粱》中是这么写的“杂种高粱好像永远都不会成熟……它们空有高粱的名称,但没有高粱辉煌的颜色,它们真正缺少的是高粱的风度和灵魂。”

我们么可以看到“我奶奶”中弹后的最后一个镜头“父亲高喊着‘娘--娘’,这一声声‘娘’里渗透了人间的血泪、骨肉的深情、崇高的原由……”这就是红高粱精神的喷薄和凝结!再如“罗汉大爷凄厉地大叫着,瘦骨嶙峋的身体在栓马桩上激动扭动……所有的人在大爷的骂声中昂起了头。”这也是红高粱精神的喷薄!又如“奶奶和爷爷在生机勃勃的高粱地里相亲相爱,两颗蔑视人间法规的不羁心灵,比他们彼此愉悦的肉体贴得还要紧。”同样也是红高粱精神的喷薄!总之,这种伟大、深厚、广阔的精神弥漫在整部作品中,给作品带来了生机饱满的外表和厚实的内在。

在莫言的艺术世界里,蕴含着中国农民的生命观、历史观,乃至时空观。莫言是一个骨子里浸透了农民精神和道德的作家,他热爱农民,关心农民命运,在《红高粱》中他成功地塑造了“爷爷”和“奶奶”这两个既具有汉民族精神特征又与现实社会理性相悖的崭新的农民的艺术形象。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奶奶”是一个合东方与西方为一体的“中西合璧”式的理想妇女。首先,她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勤劳能干、纯朴美丽。尤其是在夫家单氏父子死后,她经营酒坊时就充分体现出她的勤劳能干。在对爷爷的情感中,尽管余不是她的“合法”丈夫,但她对这个儿子和“干爹”完全是一种贤妻良母式的,尤其她的死更令人想到中国女人天生的牺牲精神。故事本身就是以“孙子”的视角来叙述自己“奶奶”的故事,这就使这一女性形象给读者一种传统化的审美倾向。但“奶奶”身上更突出的却是后者—“西方化”的女性美,她是农民中新的强者。当迎亲路上遇到土匪时,一个个


轿夫吓得趴在地上时,她却镇静自若,甚至视之一笑,这种反叛、敢为、不怕死的精神是其他农村妇女不能与之一比的。她使得一切的孝妇和节妇都黯然失色。她在高粱地与余占鳌的大胆“野合”,她的“亢奋的眼睛。”她“甚至抬起一只胳膊揽住了那个人的脖子,一边他抱得更轻松一些。”这些都充分地展示了她自由的梦想,体现出在当时罕见的自由之美。她有胆识,敢于反抗,身上有着一股潜在的英雄气质,当罗汉大哥被日本兵剥皮后,她愤然反抗,并说服余去打日本鬼子,这中间:“酒”也为塑造这一女性形象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她大口喝酒,叫“父亲”众人喝酒杀敌,用酒洗脸等都展现出她身上的英雄之气。与“恋儿”相比,同样遭遇“淫恶凶残”的日本鬼子,同样面临辱身殒命的危机,她呢,“在罗汉大哥的血头上按了两巴掌,随即往脸上抹两抹,撕乱了头发,疯疯癫癫地跳起来。”使鬼子却步。这是怎样大智大勇的胆魄,又是怎样压倒鬼子并且不惧怕血污的豪勇气概啊!从上述足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传统女性”和“自由女神”的光辉结合体,作为一个女性,她完成了自己的解放。

如果说“奶奶”是一个合东方与西方为一体的新女性形象,那么“爷爷”则是一个合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小说人物。“爷爷”余占鳌本是一个轿夫,以野蛮但又符合生命本能的方式杀了奶奶的丈夫,并取而代之。他野心十足,杀人如麻,杀与其母通奸的和尚,杀土匪花脖子,杀单氏父子,杀日本骑兵,杀自己手下濒临死亡的将士,杀余大牙等等。可以说他每次杀人的心境和动机都不相同,杀单氏父子后,他与“奶奶”“野合”,他要“为她开创新天地。”他是追求人的解放和人性的实现的叛逆者。可是,在他杀了和尚以后跑到“梨林深处父亲的坟墓”接着“梨林深处起了一阵小旋风,他闻到梨花幽香“他认为这是父亲亡灵感激和报答他的神秘暗示。在这里他又是一个守护封建秩序的卫士。从这两个“杀”可以看出,余占鳌既是封建道德宗法的反叛者,同时又是它的守卫者,这就构成了他性格上的矛盾。他的民族意识、自由意识、复仇意识可以使它成为一个驰骋杀场的抗日英雄,但在这同时,他又是个恪守宗法,热衷于旧社会宗法的人。他之所以杀死“花脖子,”无非是因为他“摸过”戴凤莲;看到戴凤莲衣衫凌乱地回来,他“大吼一声”便独自去报仇,这里更多的是体现他兽性的一面。在后来的抗日训练中为留住任副官而杀余大牙,一方面体现了他的深明大义,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铁石心肠。”总之,这既是一个深怀民族意识,具有“铁石心肠”的英雄好汉,又是一个被旧意识的毒蛇侵害的“最王八蛋”(作者语)的卫道士。不过,可以看出莫言还是把他当做“一株纯粹的红高粱。”他是莫言心中的“草莽英雄。”

《红高粱》,作者将生他养他的地方深深的印在了作品里,让他心中的高密东北乡在世界文学中熠熠生辉,莫言以当代人的心灵和意识在呼唤和寻觅红高粱的精神,与其说它是一部充满理性精神的写实之作,毋宁说它是一部充满浪漫气息的浪漫主义之作。

参考文献:《中国当代小说史》《中国当代作家研究资料丛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07467e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