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古诗词教学激发学生的“乐学”

2022-08-02 08:1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职古诗词教学激发学生的“乐学”》,欢迎阅读!
乐学,古诗词,中职,激发,教学

中职古诗词教学激发学生的“乐学”

【摘要】古诗词是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比较难得部分,在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都比较薄弱,学习的能力也都不是很高,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认为学业水平测试只要考默写,没有必要讲太多,只是简单的给学生们翻译一遍,没有任何的感情的投入,学生们也只是机械的听讲,没有很好的去学习,也没有通过学习古诗获得一些道理或者哲理,更没有将这些知识学以致用。本文就激发中职古诗词教学中的“乐学”对策展开。

【关键词】 中职 古诗词教学 乐学 现状 对策

【引言】现在很多的中职学校,都不重视对学生们的古诗词教学。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都不是很高,并且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也都跟薄弱。因此很多教师都不重视学生们的古诗教学,只注重一些简单的知识。古诗有的时候难以理解,教师也不注重古诗词教学,就会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学习古诗词的料,所以这就导致学生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都不认真,也就导致了学生和教师都不重视古诗的学习。学生们会认为古诗词课堂是无聊的、是没有吸引力的。很多教师认为学习古诗并不能帮助学生们很好的提高成绩,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往往对古诗的感情投入部分一带而过。我认为学习古诗可以帮助学生们明白更多的道理,“乐在其中“才是“乐之者”的境界。学习起来非常“投入”,几乎“陶醉”,这样的人学习不累。“乐学”是状态,“乐学”是境界。

一、分析现代中职学校古诗词课堂的现状

现在很多的中职学校,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先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去照着读一遍,对于古诗的讲解也是给学生们念一遍翻译,有课后题的简单做一些课后题,学生们只要把那些故事背熟就行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对于古诗词的部分,会布置大量的抄写和背诵的作业。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时候,也都是机械的进行抄写和背诵,并没有进行思考。现在很多的中职学校的教师都已经意识到不能再按照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去讲课,也在积极的改进教学方法,创造“乐学”的课


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们通过学习古诗词,真正的学到一些道理并且可以运动在实际生活中去。

1.

中职古诗词教学激发“乐学”的对策

"乐学"一词,最早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乐律二》:"唐人乐学精深,尚有

律遗法。"此词初指有关音乐的学问,后来则有"学科"的意味。是乐在其中的一种学习境界。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欢--乐在其中。 "知道"偏重理性,你是你,我是我,只是被动学习知识,不能把握自如。 "喜欢"则触及情感,发生兴趣,喜欢学就学,不喜欢就放弃,不能长久; “乐在其中“才是“乐之者”的境界。

1、以试听贴身情景,让学生乐在其中

很多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都认为古诗词是难以理解的,会让很多学生们产生一种自己不是学习古诗词的料子,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放弃学习古诗词的现象。而且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会将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成一种易于理解的知识,不懂得如何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会让很多的学生认为古诗课堂是枯燥无味的是没有吸引力的。例如在对《一剪梅》教学的时候,不妨介入名家的朗读视频,就可以在学生在自己解读诗歌之前先足部调动起自己的视觉与听觉,初次作为主角走入名家带来的虚拟环境之中,视听的独特效果往往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贴身近境,对诗歌产生进境的兴趣与热情。也可以找一些有关于古诗的微课小视频或者是有关于介绍诗人的小视频,在讲课的过程中播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们主动的去学习,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并且可以创造出一个欢乐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进而学生们就会喜欢上学习古诗。

2、精思内涵进诗境 ,让学生融入其中


每个人对诗歌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诗歌所创设的意象不是独立的个体,要想全方位的的置身于诗歌环境,还需知道诗歌景、史、情三者之间的关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们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教师除了要给学生们讲课之外,还要更加关注学生们是否真的学习到了知识,是否真的能在生活中作用这些知识。在课堂中,教师讲完课本中的知识之后,可以创设一些和课本知识有关联的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们融入到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让学生们主动的去思考,把所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去,更是为了能够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了解其中的道理,让学生们主动的去学习。

例如分析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诗作品典型的壮观景象,明确了苏轼的事业与家庭的双诗意,看到他与周瑜的对比,才能真正走进诗人的真实世界中感受他“一尊还酹江月”的洒脱。此时,学生应该是渐渐化身为诗人,与诗人共悲伤,与诗人同喜乐。

【结束语】总之,中职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时刻牢记,不能只是关注学生们有没有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在学习古诗文中感受到快乐,能够体会到古诗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并且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一直讲课,而是要增加教师和学生们之间的互动,多创设一些课堂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们融入其中,创造一个欢乐和谐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去学习。“乐学”是一种绿色生活。心态平衡,劳逸结合,学有所用,学有所悟,学有所乐,是人乐学的作为,也是学乐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桂瑞宏.现代信息技术如何助力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课外语文2021(12)95-96.

[2]宋军华.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中职语文教学分析与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6):112-113.

[3]周冠祥,中职语文“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实施

策略研究[]].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702):103-104+10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13586255a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