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视野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2022-08-14 15:1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媒介融合视野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欢迎阅读!
古诗词,媒介,激发,视野,融合

媒介融合视野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作者:何受帮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20年第06

[摘要]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教师要善于利用新媒介,为古诗词教学注入活力和生机。营造情境、主题研究、观看电视节目、录制诵读视频,让现代教学手段更好地辅助古诗词教学,能够使学生真正读懂古诗词,爱上古诗词。 [关键词]媒介融合;古诗词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8-0031-02

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和便利营造古诗词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主题学习,组织学生观看诗词类电视节日,录制诵读视频,利用新媒体直观、冲击力强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将传统教学内容和现代教育手段融合,让学生从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就能真正读懂古诗词,爱上古诗词。

一、营造情境,带领学生走进诗词学习

情境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营造和诗词相似的意境,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生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新媒介视野下的古诗词教学,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融入视频、音效、图片,甚至是手机应用或VR技术,以表现诗文的形象、意境,使古诗词的美感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我给学生看多媒体图片。刚开始,画面是清晨的渭城客舍、驿道、柳树;几秒钟后,画面动起来了,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平添了离别的愁绪。我轻声问学生:此时此刻,就要送别朋友了,你会有什么感受呢?”“悲伤。”“难过。”“这雨就好像诗人的泪。”……由于情境營造得好,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又如,教学《枫桥夜泊》时,简单的水墨动画,配以温婉又空灵的古典音乐《空》,学生深深地陶醉其中,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的情境被营造了出来。这时候,教师再让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每个学生都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又给他们配乐,学生在背景


音乐的渲染下更容易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更容易进入诗词情境中,阅读学习也表现得更加自信。

二、主题研究,让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互联网的发展,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不再是单一地从语文课上获得。课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搜集作家作品的相关信息,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课后,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与课堂学习相关的主题研究让学生继续进行拓展学习。 如学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搜索思乡题材的诗词,也可以对作者王维的其他作品展开学习和研究。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到许多的信息,并在班级群中与同学讨论交流,这些研究是对课内学习的有效延伸。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了解到更多知识,激发起更大的学习热情。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师讲解到学生白主学习,体现了媒介融合视野下古诗词学习的良好境况。

三、观看诗词类电视节目,让诗词学习成为一种时尚

互联网语文学科的融合,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光、声、形、电一体的情境,这个情境画面感强、体验感强、吸引力强,展现了现代教学手段的魅力。新媒介让课堂内容变得更丰富,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发现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中,如许多优秀的诗词类节日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诗词类的节日视频,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日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人们重温那些富有魅力的古诗词,感受古诗词之美。学生发现节日里面出现的古诗词有许多就在语文课本中,觉得非常亲切,纷纷表示要背诵这些古诗词,成为出口成章的才子才女。又如《经典咏流传》这档节日,学生听到熟悉的《送元二使安西》配以古琴伴奏,是那么优雅;听到歌手演唱《墨梅》,不仅有民族乐器伴奏,歌手自己还用了戏腔演唱,诗词、音乐、传统文化结合得恰到好处……这时候,诗词就不再是语文书上的整齐排列,而是成了脱口而出的歌曲,诗词学习也变得妙趣横生,甚至成为一种时尚。视频类节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这些节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学生观看节日后,还会在课上、课下进行交流,达到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效融合。

四、录制诵读视频,让学生收获学习的乐趣

司马光非常推崇读书法,他说: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见其义,所得多矣。而在新媒介非常发达的当下,吟诵类教育产品的出现让吟诵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中,不再是优秀生的专利。任何学生可以在任何空间、任何时间内进行诵读,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古诗词进行诵读,还可以配音、拍音频或视频作品上传到网上进行展示和交流。诵读视频,可以是学生个人的作品,也可以是小组的作品。比如,暑假的时候,我收到了学生家长发来的微信,这是一


个学生在西湖边朗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朗读视频,视频中学生的朗诵声情并茂,情感到位。此时的诗词学习,对学生来说早巳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苦差事,而是变成了一种声情并茂的表演,使人与诗与境化为了一体。学生也在诗歌诵读准备和录制的过程中收获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通过人情入境的表演收获了对诗词的热爱。

新媒介的发展为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优化了课堂的内容,延伸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我们发现,生活当中许许多多的事物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运用到语文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效果。但教师也要意识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角色是教师和学生,新媒介只是一种辅助和补充的手段。上好一节古诗词课,除了运用新媒介辅助外,教师还要有扎实的古诗词格律、古文句法和章法的知识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韵味,让学生通过古诗词的学习爱上语文,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20161.

[2]赵建华.技术与教学融合: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J].教育信息技术,20161. [3]刘婷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第三学段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责编 刘宇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3670d17b7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