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静夜思》英译看格特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解读

2022-04-27 21:11: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静夜思》英译看格特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解读》,欢迎阅读!
解释力,格特,翻译,关联,解读

从《静夜思》英译看格特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

论文导读:1991年,格特在其博士论文《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中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中,指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语际间的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是一个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是不同语言和文化间的交际活动。效度是指译文实现原文作者意图的程度,以及达到的交际效果。信度是指译文在内容、形式以及风格上与原文的相似度。关联翻译理论认为:效度与信度是辩证统一的。以较小的处理努力,赢得了足够的语境效果,取得了相对而言的最佳关联。 关键词:关联翻译理论,明示—推理,最佳关联,效度,信度

I. 引言 关联理论是一种关于语言交际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它是由Sperber&WilsonGrice提出的语用学相关原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提出“语言交际是按照某种思维规律进行推理的认知活动”[1]。此理论具有广泛的生命力,与很多学科具有很强的互容性,因此虽不是基于翻译活动提出的理论,也同样对翻译实践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厄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首先把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在继承和发扬关联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关联翻译理论。本文试图从李白的《静夜思》英译,探讨格特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解释力。 II. 格特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 1991年,格特在其博士论文《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中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中,指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语际间的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是一个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是不同语言和文化间的交际活动。论文参考网。在推理过程中,关联原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推理的依据,决定着交际成功与否。 1.翻译:两轮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 格特在批判了传统的归纳—描写翻译观的基础上,指出“翻译是一种涉及大脑机制推理过程的言语交际行为,它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大脑机制而不是语段本身或语段产生的过程。”[2] 译者的任务是努力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根据关联翻译理论,翻译是一个跨语际的交际行为,它涉及到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个交际者,两轮明示—推理过程。在第一轮明示—推理过程中,原文作者向译者展示其交际意图。译者根据原文语境,语言信息,以及本身的知识储备进行推理假设,找出最大关联性,识解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在第二轮明示—推理过程中,译者将自己对原文作者交际意图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假设,通过译文传达给译文读者。因此,在这一翻译过程中,译者成为原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传递信息的桥梁。 2.格特关联翻译理论的核心——关联性 关联理论认为,关联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推理过程中付出的处理努力(processing efforts)与语境效(contextual effects)。这一概念用公式表示为: 关联性=语境效果/理努力 同等条件下,关联性与处理努力之间成反比,与语境效果之间成正比。当语境效果最大时,关联性则达到最大值,也就是最大关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并非同一概念。Sperber Wilson指出:“最大关联是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获得的最大语境效果;而最佳关联是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3] 听者需要的并


非最大关联性,而是最佳关联性。正如格特所指出的“关联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类交际关键在于创造一种对于最佳关联性的企望,即听者企望他试图进行的解释能以最低的加工成本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论文参考网。”[4] 因此,最佳关联性既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研究的原则标准。 3.翻译的标准——信度与效度 效度是指译文实现原文作者意图的程度,以及达到的交际效果。效度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趋同度和趋异度。趋同度越大,趋异度越小,文章的效度就越高,翻译就越成功;趋同度越小,趋异度越大,文章的效度就越低。因此,在保证交际效果的前提下,译文应在音、形、意方面尽量与原文辩证地趋同。 信度是指译文在内容、形式以及风格上与原文的相似度。译者本身的文化内涵,文字功底,以及很多的主客观因素都影响了信度的高低。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效度与信度是辩证统一的。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效度是第一位的,若是在效度实现的基础上,信度也能得到很好的维持,即译文与原文实现了效度与信度的高度统一,那么译文的忠实度最高,效果最佳。 III. 《静夜思》及其英译 李白的《静夜思》可谓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诗的主题是羁旅天涯,望月怀乡,表达的内容也正是如题目所指,在寂静的月夜怀念家乡的感受。其原文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论文参考网。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亦摒弃了辞藻的精致华美,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深刻丰富的内容。宁静的月夜,清新柔和的月光,离家在外的人很自然地展开遐想,举头望月之时,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诗人并未讲乡思说尽,悲痛愁苦也丝毫不见,只是以淡淡的“思故乡”三字带过,将无限的想象留给读者自己去揣测。可谓境是境,情是情,情景交融,逼真动人。无怪乎在广为传颂的同时,也备受翻译家的青睐。下面就是从众多英译版本中选取的4首。译者分别是曾先后翻译800多首中国诗词的翻译家徐忠杰,北大教授、中国学派文学翻译理论的提出者、20世纪中国古典诗词英、法韵文翻译的唯一专家许渊冲,暨南大学教授翁显良,以及本文所选的唯一一名英语母语译者,美国诗歌界汉诗英译的泰斗——Witter Bynner 1).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 (徐忠杰译) I descry 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my bed. /I suspect it to be hoary froston the floor. /I watch the bright moon, as I tilt back my head. /I yearn, whilestooping, for my homeland more. 2).A

Tranquil Night (许渊冲译) Abed, 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 I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3).Nostalgia (翁显良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19f651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