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8课《歌曲《鸿雁》》教学设计

2022-04-16 01:08: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8课《歌曲《鸿雁》》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花城,鸿雁,上册,教学设计,年级

《鸿雁》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花城出版社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鸿雁》 2. 中华小四弦弹唱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中华小四弦、课堂打击乐器、节奏卡片 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1. 音乐审美为核心,以综合性、即兴性、灵活性为原则,以体验-模仿--探究-创造为主线,在节奏语言、音乐律动、歌曲弹唱等音乐活动中使学生获得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2. “器乐教学是通往音乐学习最好的桥梁”本课以课堂打击乐器及中华小四弦为载体,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合奏美、内涵美。

教材分析

《鸿雁》这首作品是花城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8课多彩的乡音(五)的内容。是一首D大调、4/4拍的蒙古族民歌。歌曲具有短小、耐唱、动听的特点,抒情缓慢的曲调产生令人感动的艺术魅力,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审美效应。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同时,该年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演唱、演奏、鉴赏能力及合作意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把握“音乐主要是表现情感艺术”的美学特征,将知识与审美相结合,在探索实践中了解音乐内涵,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演唱蒙古民歌《鸿雁》,培养学生对优秀少

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与认同。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科尔文手号教学法,尝试在感受、体验、

模仿、合作、表现等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歌唱表现能力。

3. 知识与技能: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用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体验蒙古族音乐文化之美,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用中华小四弦进行歌曲弹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 播放《鸿雁》欣赏草原景色,感受蒙古族风俗 3. 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音乐、图片,直观地感受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二、歌曲教学

1. 老师范唱,初感音乐

2. 学习乐句中出现的前倚音、跨小节连线 1)学唱四个乐句 2)加入两段歌词唱

【设计意图:学唱歌曲。通过学生们初听歌曲印象,引导学生感受带装饰音与不带装饰音旋律的不同。 三、打击乐器唱奏

1. 音乐进行节奏圈律动活动,感受音乐中的律动美 2. 音乐进行节奏圈节奏游戏,感受音乐中的节奏美 3. 选择最适合的伴奏型为歌曲伴奏,感受音乐中的音色美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拍子、速度,有稳定的节拍感;通过聆听感受不同节奏型组合的效果,用课堂乐器为全曲伴奏。 四、小四弦二声部弹唱

1. 出示二声部旋律,学生打手号默唱 2. 学生打手号视唱二声部旋律 3. 学生用小四弦弹唱二声部旋律 4. 在卡洪鼓伴奏下弹唱二声部旋律 5. 老师弹奏一声部,学生弹奏二声部 6. 老师弹唱一声部,学生弹唱二声部

7. 播放《鸿雁》伴奏,尝试用小四弦、卡洪鼓、小打击乐器进行合奏。 【设计意图:用小四弦弹唱歌曲,培养学生多声部的听辨思维,在视觉、听觉、动觉、连觉的多感官参与下形成多元的表现风格,对整节课学习的反馈。

五、小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1a12420e2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e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