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生物北师大七年级下册】

2022-04-05 05:10: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血液循环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生物北师大七年级下册】》,欢迎阅读!
北师大,开课,课时,下册,教学设计

《血液循环》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能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描述心脏的结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图片素材。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入新课

导语:平日里,当我们身体感到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想过为什么要在这些部位取血或输液吗?同学们不妨抬起手,看看手背以及手臂内侧的“青筋”这些被人们称为“青筋”的结构是什么?对,这是我们人体内的血管——血液流动的管道,本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认识它。 二、 课讲授

(一)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

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观察步骤:

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横切片,区别并比较动脉与静脉管壁结构的差异。 2)观察毛细血管装片。 2.三种血管的比较学习:

1 / 3


多媒体展示三种血管的模式图,讨论三种血管的特点。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

1)动脉:A概念: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B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

2)静脉:A概念: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B特点:与同级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3)毛细血管:A概念:是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B特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二)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

1. 实验:观察心脏的结构。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

1)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当它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心脏,舒张时,血液流回心脏。就这样,心脏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2)心脏有四个腔:上面有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有左心室和右心室。由于输送血液距离长短不同,心脏四个腔的壁厚薄出现不同;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厚,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更厚些。

3)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可见,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心房与静脉相连通。

4)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 2.心脏的功能:

讨论:心脏与结构相对应的功能是什么? 播放视频资源:【教学实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结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3. 心率和心输出量

1)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

2)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平均心率为75次一分种。

3)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心室向动脉输出的血量叫做每搏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叫做每分输出量,又称为心输出量。

2 / 3


4)心输出量的多少,是衡量心脏工作能力的一项指标。

多媒体展示演示动画资源:【知识探究】跳动的心脏,观察心脏工作的具体过程。 总结:

1)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具体过程是两个心房先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接着心室收缩,心房舒张,然后心房心室同时舒张。

2)一个心动周期所经历的时间是由心率决定的。 三、课堂小结

教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己梳理总结。 课堂总结:PPT展示。 四、随堂练习

建议使用:【同步测试】第2 血液循环 1课时.docx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1bdda20eb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