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12-13 11:2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欢迎阅读!
教育现状,对策,义务,当前,农村

作为具有9亿人口(rénkǒu)的农村,根底(gēndǐ)教育(jiàoyù)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将来(jiānglái),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以往(yǐwǎng)的义务教育都不是真正完全免费的全民义务教育。苏州市和北京市都宣布:从开场,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免费义务教育。这似乎昭示着,全国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已经拉开序幕,农村的义务教育即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经济飞速开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究农村将来教育的开展前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农村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很严峻。,中央党校组织的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先后奔赴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展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辍学率出现了较大反弹,并不是统计所说的小学和中学入学率分别到达了98.6%和90%,辍学率远远高于普九所规定的3%,在很多地方到达了6%以上,一些农村学校不惜采取造假的方法来完成普九〞任务,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由于农村经济开展落后,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农业经济开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缺乏,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开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有些学校危改资金缺乏,潜在的平安危险仍然没有消除。以前分级办学,以村为单位负责,区县为辅;改革后农村以区县为主,上面的资金不能到位,农村的危房改造出现真空。比方说武汉市新洲区11所学校有危房,掉了8,按照规定,应该把撤了的还建,8所学校危房全部还建至少需要30元,而上面的经费只有15万,实际上落实到位的只有3万,根本上都没有还建。目前在农村,一方面由于生源减少,主要来自于方案生育和外出打工,学校进展合并,有些学校没有学生,成了空的;另一方面,村里面因为普九的债务,又把学校固定资产作为归还债务的重要资本,学校合并并未形成资源整合,到达改善学校环境的目的。很多学校的校舍年久失修,房屋漏水,卫生条件状况很差,现代化教育环境离他们还很遥远。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农村孩子,在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和心态等方面都严重滞后于城市,客观上造成城乡教育的不平等,加深城乡之间的隔膜,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二〕师资力量薄弱,老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普遍比拟低,因此一般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所以农村中小学的老师整体素质比拟低,但是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比方武汉新洲区的三店街,老师不是超编,而是缺编,50岁以上的老师比重偏大,因为学校工资低,优秀的老师和毕业生都不愿意去。一般说来,农村高级老师每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一般的老师只600多元,民办的代课老师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办老师只有300多元,这样还不如出去打工。尽管如此,很多想要进来的毕业生还进不来。一方面主要的骨干老师大量流失,尽量往城里调,另一方面,学校宁愿增加代课老师,因为一名公办老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老师的报酬。在农村


很多学校,没有体音美老师,老师往往是全才全职,什么课程都教,如此可想其教学质量,很多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还不如城里的二三年级的学生,连自己的姓名都拼写不出来。

〔三〕用于义务教育(yì jiàoyù)的财政经费吃紧,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目前农村的义务教育教育经费严重入不敷出(rù bù fū chū)。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低于兴旺(xīngwàng)国家,目前(mùqián)大致彷徨(pánɡ huánɡ)gdp2.5%2.7%之间,而教育法那么规定政府应努力使教育投入到达gdp4%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远远跟不上农村教育开展的需要,假如政府对此漠然,对应负义务举重假设轻,那么民间设置再多的这个工程那个工程,都近乎杯水车薪。

第二轮农村税费改革彻底取消了农业税,也给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税费改革前,农村老师的工资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乡级财政拨款、农村教育费附加、从学生中收取的教育集资和中央专移支付;税费改革后,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被取消了,乡级政府和农村不再直接承当义务教 育的财政责任,其经费基木上全落在县级政府身上,而大多数县财政较为紧张,根本上为吃饭财政。这使局部财力落弱的县不堪重负,于是出现了老师工资难以兑现、教育负债归还无期、学校正常运转困难等问题。在缺乏国家财政拨款大力支持的前提下,农村教育部门由于财政困难,不得不把增收超过学费的杂费变成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尽管农村中小学校老师的工资发放已根本有了保障,但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修缮投资经费不能得到落实,学校公用经费运转困难重重;有局部学校欠债问题久拖不决,利上加利,学校已不堪重负。比方武汉市新洲区的58所小学,1998年因此拖欠老师工资68.5万元,1999年拖欠工资29万〔一次性奖励工资〕,是15万,是106.5万,是58.5万〔包括一次性奖励工资、班主任津贴、老师药费、三伏津

贴〞〕,共计287.5万元。为了学校的开展和老师的福利,学校就想方法变相从学生那里收取各种费用。

〔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滞后性

施行义务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相当长的错综复杂的改革过程,其中的改造教育思想、重新设计课程、制定评价标准、改革教学活动等都需要有专门的研究。

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主要还是在追求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着课程改革。同时,课程改革总是受到具有守旧思想的老师、学校和家长的强烈反对,因此改革总是缓慢的。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形式,即除了不断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外,再没有其他的功能。农村与城市采取一样的教材、教法、进度,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程度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优势,根本不可能都去上大学。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只能成为极少数尖子生的陪衬,成为这种教育体制和目的的牺牲品。他们中的大多数,苦读八年〔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只能回乡务农,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为难处境,农民感受不到教育的经济效益。但是同时,乡镇企业面临缺乏大量的初、中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有一定技术根底的工人的为难场面。

内容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1dde43a1a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