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教育”在高校成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023-02-14 09:2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环境教育”在高校成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欢迎阅读!
环境教育,教育体系,成才,作用,重要

论“环境教育”在高校成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刘涛,延艳芳,曹亚平

来源:《成才之路》 2015年第2



刘涛1 ,延艳芳2,曹亚平3

1.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宣传部,河北廊坊0650002.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外语系,河北廊坊065000

3.山西省阳城县第二小学,山西晋城048100

摘要: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人在社会中不能孤立存在,而要受到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处于性格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外界环境充满兴趣又极为敏感。高校教育者可以利用环境对大学生的作用激发他们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方面的良好意识,培养出大学生积极的情感取向、性格特点、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关键词:环境教育;大学生;成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3402

任何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环境,都不知不觉地与环境产生关系,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人和环境是辩证的统一关系,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客观环境对人确实具有重要的影响,制约、支配作用;另一方面,人又反作用于环境,改变环境、创造环境,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在社会中,人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环境可以激发人的思考,引导人的行为改变一个人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培养出人在思维方式、情感意向、性格特征、价值观念和生活心态等方面的个性色彩。“孟母三迁”的例子告诉我们:坏的环境会让人消沉、偏激、自私和脆弱,诱发不良的行为;而好的环境可以激励人积极、健康、乐观、勇敢,形成优良的品格。环境教育注重有效性,掌握心理暗示、激励和引导参与的实施艺术,发挥其愉悦性、潜移性、群众认同性、亲切性、内化的主动性、自主自觉性等独有的特点,寓教于乐,不是僵化的管理,使得大学生成为主动的、积极的参与者。被认为是一种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展开的教育活动。大学生处于性格塑造的成长阶段,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强,内心对环境的变化也较为敏感,积极健康的环境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好的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品性,建立正确的行为方式。越来越多教育专家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并不是知识的教育,而是成才的教育,更科学全面的高等教育应是综合性的立体化的大教育模式。这其中书本作为教育的最直接载体的地位仍无可替代,但单纯的课堂教学和单一说教式教育是一种知识性的应试教育,很难适应知识爆炸、信息流变、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新世纪。也忽略了大学生的个性化和流动性特点,效果很难保证。而立体化的教育就应该让大学校园里的任何一处场所,任何一个物件都成为教育的一部分。图书馆、自习室、宿舍、机房、操场,甚至娱乐设施、娱乐活动都可以附加教育的信息,对大学生的最终成才产生影响。而高校本身就是一个基础设施健全、教学资源丰富、人文气息厚重、良师汇集、有志青年凝聚的“圣地”,有着能够发挥环境教育作用的良好条件。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环境教育”在高校成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一、“环境教育”中的物质因素


物质环境是环境中的主体构成,即客观存在的物件。在高校的教育环境中,有形的教学楼、宿舍、教学设备、实验室、操场、食堂、文化娱乐场所等都属于物质因素。这些环境保证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专业发展和特长培养。教育社会学家科尔认为:物体在空间里的摆设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房间以其物质形式表示着该场所与机构的精神与灵魂。所以,物质环境并非仅仅是毫无生命和感情色彩的客观存在物。杜威说过,应该通过学校生活的一切媒介、工具和材料来发展道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认为要充分地实现教育效果,就要创造“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的教育情景。可以说,大学的校容校貌、基础设施、各种景观都是一定观念支配下创造的文化成果,都储存着丰富的知识信息。政治的、历史的、思想的、伦理的、美学的、科学的无所不包,体现着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必然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情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一所大学有着气宇轩昂的校门、高雅壮丽的教学楼、设施齐全的体育场、硬件一流的实验室,甚至内容丰富的娱乐室、青松点缀的校园甬道、幽静别致的凉亭、碧波荡漾的湖水……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些带给学生的强大感染力。同样,那些艺术雕塑、名人画像、警言语录牌、学校造型、象征图案、陈列展示对学生思想的辐射也远比简单的一堂课更为深刻和生动。俗言说,“景美生情”,这样的景观设施必然催生人情感和性格的舒放,也自然萌生大学生们坚守校园的动力,降低去校外网吧、歌厅等娱乐场所的积极性,减少了大学生沾染不良风气的危险。在社会急剧变化的今天,多种思想文化激荡,新旧价值观念冲突,激烈的市场竞争,贫富的悬殊,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的不协调等无不冲击着大学生们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道德定型。当大学生们乐于接受学校传递的教育信息。而倦于接受社会的芜杂信息,就说明我们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我们就能够正常地开展教育活动。

二、“环境教育”中的精神因素

精神环境不同于物质环境,是无形的。在高校中,历史传统、校园文化、人文精神、共同的价值观、办学风格,甚至师生员工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包括班风、系风、校风等都属于环境中的精神因素,它是一所学校的内涵底蕴,最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在当代的高校成才教育中,我们看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动态多变的,其心理需求是复杂多样的,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渴求知识,期望归属和被集体所接纳,从而有意无意地接受来自周边人、事物、意识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受到各式各样的暗示和感染,促发他们有意识地观察、模仿,形成特定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特征。而校园的精神文化在高校中创造了一个独具魅力与特色的“软环境”氛围,为大学生烘托了一种潜移默化和点滴渗透的情景。清华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严谨求实”和北大“爱国、民主、科学、创新”的校园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和“北大人”,成为这两所著名学府隐形的教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丰富多彩科技、文化、娱乐、艺术等社会实践活动也满足了大学生们的成才动机,交往初衷,完善了教学内容以外的求知需要。学生置身于此,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感受到心灵的激励与洗礼,必然激发自身内在的成才动力,奋发图强,力争上游。教育界普遍认为:“一所好学校全面而正常的生活,会比一些反复灌输道德观念或社会意识的特定课节更能使学生建立理想和培养健全的性格”。所以,我们要以无形的、间接的、陶冶的方式帮助学生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理想道德,渗透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等观念教育以及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等意识教育,形成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催人奋进的育人氛围。

三、“环境教育”中的制度因素

制度环境是高校成才体系中的重要保障。高校的各种教学、科研、生产、生活模式和管理制度、规章条例、群体行为规范、习惯、典礼仪式等都属于制度环境。制度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为满足或适应某种基本需要所建立的有系统、有组织的社会行为模式和社会组织结构。管理体制是否民主,制度是否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合理与否等等都直接影响大学生成才行为的自觉性、坚持性。制度也是一个有情感色彩的、具体生动的成才环境,学生能自觉感受到这种要


求并以之去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这种环境中,对大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全面教育,可以控制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不利因素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学生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被尊重的道德主人,从而主动地接受外部积极的信号,而不去逆反和对抗。制度管理是一种通过实践上的躬行和体验来巩固和强化思想理论认识的养成教育,通过纪律的约束和激励的保障引导人们自觉做事,把事情做好。如果一个高校的教育技术设施很先进,管理却很混乱。那么,不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会给学生成才培养造成负面影响。例如,高校机房里不仅应该整齐清洁,更重要的是管理秩序的井井有条。如果机房里频频出现有人大玩网络游戏甚至破坏、偷窃等,却无人制止,那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显然是巨大的。而高校中如果能不断地对学习标兵、道德标兵或特长学生给予肯定和奖赏,对其他的同学产生的辐射效应将是无限量的,会使更多同学明确学校的价值理念,以榜样为动力,端正自己的行为,努力提升和完善自己。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围绕环境、人、教育三者的关系展开。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真理,更是使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创造真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们感受到振奋和自信,体会到安全感和成就感,领受健康和积极进取的信息,让他们精神饱满地追求成功,实现理想,这是教育者最终的目的。相信会有更多的高校教育者能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拓展教育思路,积极地引导大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成才,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钱英.高校教育教育与环境的辩证思考[J].连云港职业大学学报,1997(02).

[2]吴永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J].统计教育,2003(05).

[3]陈思莲.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的探索[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2002(0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27c2316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e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