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青年

2022-08-07 19:4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学青年》,欢迎阅读!
青年,文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学青年

作者:朱

来源:《视野》2010年第19

博客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error.asp?msgid=4

上世纪90年代初的许多个下午,某橡胶厂生产科办公室,小苏和我各自趴在办公桌上奋笔疾书。我们写的并非上访信,而是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厂子效益不好,稿纸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没敢写长篇小说。那年月,我们这些被分配到亏损企业的青年出路着实稀少,文学突围,成了极少数可操作的梦想之一。

记得那时候看过一篇小小说,里面有个人物叫马靠枣”,是个文学青年。他老家盛产一种名,他经常提着枣子去市里报社和编辑联络感情,发表了不少文章,成为了单位里的名人。不料某年虫灾,枣子绝收,于是当年他一篇文章也没发……

当时,我们都以为文章是真实的,因为我们写了几年,一个字都没有发表。那些年,大一点的城市往往有日报、晚报两张报纸,地级市通常只有日报,几十年如一日都是老面孔。至于所谓纯文学刊物,更不是无名作者所能妄想的。

到了90年代末,小苏依然是文学老处男。我虽然发过一些,数量也如同孔乙己碗里的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好在彼时中国足球开始了职业化,足球类报刊异常繁荣,球评这块园地上还没有出现垄断群体。于是我开始骂中国足球了,一骂,发稿量大幅度上升,稿费一度超过了工资。小苏则依然坚守着他的文学梦想,不屑于写这种没文化的文章。

一晃新世纪了,晚报、都市报繁荣起来。写球评那批人中,不少人靠骂人文章混进了记者队,几年下来有房有车,吃香喝辣;我这类没有把握住机遇的,也在各类副刊上混成了资深”,赚了点小钱。已然文学中年的老苏,慢慢便不写了。

原以为像这样非文学不写的青年,在如今这个年代已绝迹,可是参加了一些文学聚会,发现这类纯正的文学青年依然生生不息。他们非长篇小说和诗歌不写,有的辛辛苦苦打工几年,攒下的钱都交给书商,有了一本印刷粗糙的著作;有的已经是省级作协会员了,还经常为生计发愁…… 记得几年前我跳槽到一家通俗杂志当编辑部主任,属下一位女编辑是标准的文学青年。看过几遍《红楼梦》?”她一脸孤傲地问我。一遍。我说。我并不喜欢看《红楼梦》,据我所知,不少男文人也不喜欢。!”一个星期后,文学女青年就辞职了。

80年代,文学是什么地位?我们这里一个诗人在纯文学杂志发表了几首朦胧诗,硬是有个文学女青年千里迢迢来向他献身!现在即便你出了几本卖得还可以的书,但凡有三分姿色的女青年正眼都不会瞧你,人家宁可选个小老板……”某作家感慨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啊,如今的文学里似乎什么内容也捞不出来了,着实有些MMD。将来,将来或许还会出现另一个文学春天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2b3b92d9b6648d7c1c746a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