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的五种特殊修辞

2022-04-16 07:1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文中的五种特殊修辞》,欢迎阅读!
修辞,古诗,文中,特殊

古诗文中的五种特殊修辞



古诗文中的五种特殊修辞 ◎袁文君 一、列锦 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流传深远的名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由九个名词分别排列为三组,每组都是一个特写镜头,所述景物原是大自然中极平常的,但平凡的事物一经诗人的艺术组合,便浓重地渲染出一幅凄凉萧瑟的气象,并将读者带入荒僻冷寂的艺术境界,几乎成了写景的绝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运用列锦手法,把杨柳岸、晓风、残月艺术地排列在一起,表面上完全是写景,而深情寓于其中,用美好的自然景物,反衬诗人的空虚寂寞之感。 运用列锦,可以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列锦具有凝炼美、简约美、含蓄美、空灵美和意境美。拿今天的艺术类来比方,列锦获得了影视镜头巧妙剪辑的某些效果,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互文 其特征在于:“两物各举一边以省文”、“参互以见义”,亦即:在形式上是分开叙述,在内容上要合起来理解,再通俗一点,便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思互相交错、补充。使用互文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表达的某些要求。主要类型有: 见义互文:指前后两个句子构成的互文,前句中含有后句出现的词,后句中含有前句出现的词,彼此隐含,理解时必须综合考虑。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其意应为“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将军和壮士十年而归”,却不能理解为“将军经过数百次战斗而死亡了,壮士十年后回来了。 铺陈互文:指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铺展开去,句中的词语交互成文,合而见义。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是四个相关的文句,句中的“东市、西市、南市、北市”构成了互文,翻译理解时,就是“到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等”,作者这样铺陈,既突出木兰替父从军热爱国家的人物形象,又使行文更加简洁,适合民歌表现形式的需要,展现民歌的特色。 紧缩互文:即一个句子前后两部分构成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应是“秦时汉时都是一样的明月,秦时汉时都是如此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有“万里长征人未还”之悲叹。“烟笼寒水月笼沙”,也属紧缩互文,即“烟不仅笼盖着寒水也笼盖着黄沙,月光亦是笼照着寒水也笼


照着黄沙”。 三、借代 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古诗文中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 特征代本体。“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旧说长寿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以代小孩。都是用体态特征代指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用平民百姓的衣着特征“布衣”代指平民百姓。 特称代泛称。“世有伯乐,后有千里马”,用“伯乐”代指善相马者。 部分代整体。“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用“鳞”来指代鱼。 特殊代一般。“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黍”,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这里借来指代饭菜。 具体代抽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分别指代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可以理解为奏乐的声音。 四、奇设 先作有悖常理或者常规的假设,然后推出让人信服的结论,一般用于说理,抒情与议论。如: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前句作者分别假设“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人有百口,口有百舌”,再各自得出“不能指其一端”、“不能名其一处”的结果,从而突出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后句诗人先假设天有情感,再得出天也会为反动派统治下生灵涂炭而悲痛得衰老的结果,以此指明人民革命的正义性、反动派灭亡的必然性。然而人怎会有“百手”、“百指”、“百口”、“百舌”?天又怎会“有情”? 但如此奇特悖理的假设一旦能够成立,其各自的结果不是顺“理”成章的吗? 五、倒文 就是故意颠倒词句的顺序。“芙蓉如面柳如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分别是“面如芙蓉眉如柳”“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之倒,就属于“倒文”。欧阳修《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一句中,从逻辑上看,“酒冽”似无不可,“泉香”就有悖客观事实。欧阳修在这里运用的正是倒文辞格。古人运用倒文的目的,或为对仗,或为协韵,或为平仄的需要。欧阳修在这里将“泉冽而酒香”倒为“泉香而酒冽”,既适应了对仗和平仄的需要,又错综了句法,创造了清新、峻拔的语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3074d3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d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