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日志___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2022-05-17 22:2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的教学日志___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数学教学,反思,初中,教学,日志

我的反思日志

经过学习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实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以前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实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升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动自身反思水平的提升。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相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即使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能够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能够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不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能够围绕这个问题广泛地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个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持续反思,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升。


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能够协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能够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实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点,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实行分配,能够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动教师更有效地实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355dff525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