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武术的美学思考

2023-01-30 14:5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于武术的美学思考 》,欢迎阅读!
美学,武术,对于,思考

对于武术的美学思考

作者:马征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26



马征

(江苏省新沂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新沂 221400)

?要:武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带有综合性的,武术运动美是武术技艺中表现出来的刚柔美、虚实美、姿势美、神态美、意境美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武术美的表现形式和武术美的内涵特征,阐述了武术美的社会价值和吸引入追求美的心理特征,从而使人们认识武术美的内在价值。

关键词:武术 美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9(b)-0209-01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传承了中国的文化,其全部内涵倾注了中华民族的气质,民族精神。

武术之美,是中华民族东方美的缩影。该文从多角度分析了美的表现形式以及美在武术运动中的体现,意在阐述武术美的内在价值,培养人们对武术运动的审美观,促进武术运动项目的发展、创新。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有关著作及国内、外体育期刊、文献,运用古今文献资料研究武术现状,说明武术的艺术性特征,为武术美学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

1.2 逻辑推理法

运用美学原理演绎推理,探索拓展武术艺术性、增强观赏魅力的思路与途径。并观看大量了国内国际武术竞赛、表演方面的音像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不同角度对武术运动进行美学剖析,阐述武术的美学特征。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武术美学的内涵

美学这个概念,对应的西语是Aesthetica(音译“伊斯特惕卡”)。汉语中的美学概念,据说是根据日语的翻译而来的。《牛津英语指南》将美学释义为: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的是美和趣味的理解,以及对艺术文学和风格的鉴赏。

2.2 中华武术美学思想溯源

我国远古时代,先人在长期的采集、劳动、狩猎中逐渐掌握了一些拼搏时候的技能技巧。原始人在与人斗争中,同时也是促进了武术的萌生,而武术之美在最初也得到了初步定位。




2.3 中华武术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人们改造世界,创造生活的体现,是体现生活规律,本质的具体形象。武术美的本质则是人的本质力量在武术运动领域中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感性显现,反映了人与武术运动的美的关系。

2.4 中华武术美的社会性

美在自然活动中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确定了人类审美活动的需要,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的需要,也促进了武术在社会中的作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推动了武术的发展。

2.5 武术的美学特征

武术的主要内容是以技击动,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中华武术有套路和散手两个部分,中华武术的学、练有着严格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武术是以技击为中心的形体艺术,有它本身固有的审美特征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武术的美学范畴是非常广的,广义上可以分为:“内在美、外在美”两种:狭义上又可体现在“刚柔美、虚实美、姿势美、神态美、意境美”等诸多方面。

2.5.1 武术的内在美与外在美

武术运动的内在美是一种潜在的人格力量,从而具有了道德品格上的审美意义。练武功要以德为本,因此习武之人不但要注重武功的修炼,更要重视武德的提高,加强“德心”、“德性”、“德行”的修养。

2.5.2 刚柔美

刚与柔是两种对立统一的物质属性,是相对立的,又互相渗透和互相转化的。在武术动作中有表现为劲力充足的刚劲,也有表现绵绵不断的柔劲,没有绝对的刚和绝对的柔,而是柔中带刚,刚中寓柔的,或偏重于刚和偏重于柔的。“柔”,是柔和缓慢,而不是柔而无力;“刚”,是刚强快速,而不是生硬而无弹性。有柔无刚则立足不稳,有刚无柔则转动不灵,都不能给人以美感。

2.5.3 虚实美

武术动作中的“虚”指动作的变化过程,“实”则指其变化的终点和结果。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虚是情感与力量的积累,实是情感与力量的爆发。如武术中的“腾空飞脚”、“旋风腿”等动作,最后腾空击响的瞬间是变化的终点和结果,是情感与力量的爆发,而其前的助跑和蹬地起跳的过程是动作变化的过程,是情感与力量的积累。

2.5.4 姿势美

姿势美即姿态、架势美。如长拳姿势舒展,动作灵活,轻快潇洒;少林拳古拙紧凑,矫捷刚健;八卦拳身灵步活,姿势连绵。又如太极拳讲“五弓”,处处呈圆弧,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舒动静有常,姿势均匀,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富有阴柔之美。

2.5.5 神态美




中华武术历来强调神形兼备,内外合一。如长拳中的八法,“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尽管各拳种对神形兼备和谐美的提法不尽相同,但有个共同的根本点,即注重内外运动符合生命的自由和谐运动,使内部意气的流动和外部神气鼓荡在运动中趋于和谐。不仅如此,拳家们认为神是形的内蕴、灵魂,离开了神,就失去了中华武术特有的韵味,就不成其为中华武术。

2.5.6 意境美

在武术的演练比赛中,非常讲究环境、气氛、意境和谐的美。所以,许多习武之人,总是选择在高山峻岭中、大海岩石旁、大树绿草间、冰天雪地里,根据练习者的爱好习惯、性格脾气、门派特点、视情况而定。为的是在特定的环境,适合的气氛中,产生相应的和谐意境美,可以事半功倍。习练武术者将自己的情感意念融入环境,融入演练动作。动则有韵、静则有势,形成习练者的神韵、动作与环境气氛融为一体的意境和谐美,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武术之美伴随武术产生与发展,是在民族文化的不断积累丰富和繁荣发展中产生的。武术的动作美和人体美,是武术活动审美的基础,是武术美学的审美对象。武术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武术运动领域中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感性显现,它反映的是人与武术运动的审美关系。

武术之美,真实再现了客观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显示出入类技击格斗和保健养生的主体意志,其武术美的本质既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亦是真、善、美的完美结合。

3.2 建议

武术运动应发展创造个性美,鼓励发展创新,创编新颖动作组合,创新难度动作,从传统武术内容中寻找创新,并与传统套路相融合,形成具有实际身体锻炼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新型的综合性套路。

参考文献

[1]崔延安.试论中国武术的美学特征[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17(1).

[2]陈平.关于武术美学的若干问题论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增刊).

[3]郝宇.浅论武术的美学价值[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3a52216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3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