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的诗词《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阅读

2022-10-08 07:1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陈子昂的诗词《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阅读》,欢迎阅读!
陈子昂,二首,春夜,其一,友人

陈子昂的诗词《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阅读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赏析】

这是一首离别之歌,表现出了绵长的离别情谊。诗从眼前的宴会情景开始写起:“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银烛缓缓地吐着缕缕青烟,金杯正对着华丽豪奢的桌宴。“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离堂”指饯别的处所,“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是说如今堂上我们各自思念朋友情分,而明日之后,只怕又要山水相隔了。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宴会一直持续到了黎明,户外已经“歪汉垂垂欲曙”了。明月慢慢地隐没到了高树之后,长长的银河也要被淹没在黎明之中,景中含情,明月尽管不舍,长河尽管留恋,不过最终抵不过黎明的力量,终归要各自消散。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间催人离别,虽然我们彻夜欢饮,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各奔东西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明月隐高树”这句,表面上是像写秋月,不过一个“隐”字,说明明月隐没在了树影之后,可见是春月。“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尾联直抒胸臆,感情真挚,语言质朴,沉郁厚重,带有着无限的哀愁。 扩展阅读:陈子昂的人物评价

在初唐到盛唐诗风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陈子昂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时人和后人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卢藏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金元好问《论诗绝句》:“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杜甫:“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白居易《初授拾遗》:“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

萧颖士:“近日陈拾遗子昂文体最正。”

梁肃《补阙李君前集序》:“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

的确,陈子昂进一步发展了“初唐四杰”所追求的充实,刚健的诗风,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习气,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产生了长远影响。 扩展阅读:陈子昂的诗歌特色

陈子昂在的《修竹篇序》里,以前提出了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不过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在唐诗发展,陈子昂这篇短文好像一篇宣言,标志着唐代诗风的革新和转变。我们知道,刘勰、锺嵘反对南朝形式主义诗风,以前标举过“比兴”、“风骨”的传统。王勃反对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也指责他们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陈子昂继承了他们的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态度很坚决,旗帜很鲜明,号召很有力量。“兴寄”和“风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从当时情况来说,只有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使命。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因为“初唐四杰”等诗人的积极努力,新风格的唐诗已经出现,沿袭齐梁的宫廷诗风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不满,诗歌革新的时机更加成熟了。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在这个时候提出,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

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道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3c05da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