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称赞语对比研究

2023-03-14 14:2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称赞语对比研究》,欢迎阅读!
赞语,语言学,英汉,视角,对比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称赞语对比研究

摘要:称赞语从不同层面折射出中西方有关社会文化的取向,思维观念及人际间的社会关系。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称赞语的类型,称赞语在中西文化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旨在阐述不同文化背景下称赞语的不同用法及造成差异的因素。 关键词:称赞语 言语社区 差异 社会功能 一、引言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更加广泛,称赞语是人们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称赞语(compliment)是一种十分普通的语言现象,是说话人对他人,特别是针对听话人所具有的某种双方认可的优势,明确或隐含地进行积极性评价和褒扬的言语行为。称赞语作为一种社会交际用语,它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而且可以联络感情,维系社会正常的人际关系。称赞语在中国和英语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显示出各自差异。每一个国家的民族语言都有大量只为该国、该民族语言所特有的色彩,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

二、英汉称赞语的社会功能

ManesWolfson(1981)指出:发出称赞语时,说话者表达与听话者相通的品位或兴趣,从而加强团结;如果两人是陌生人,则是建立至少最低限度的团结。中国人非常重视儒家思想的基本观念之一,其核心即和谐之义。发出称赞语的社交情形迥异,由正式的到极随意的。正式场合的称赞语是用以实现建立或加强团结的功能;而非正式场合很多则只是为了让人们感到舒服。汉语称赞语的使用还有一些限制,英语中却没有,主要体现在称赞的对象、内容等方面。东方人可能会觉得西方人如此频繁地称赞别人显得不真诚;一位日本妇女说她一周可能只称赞别人一次,而一位美国妇女说她一天至少要使用一次称赞语。在西方,称赞语高频使用的原因之一是很多人以此启动谈话。他们听到称赞后会说谢谢并补充几句,从而引向谈话。 三、英汉称赞语的差异

从内容上看,对外表的称赞不同。英美人往往会赞美精心打扮后的美丽,如发型、服饰等,而中国人则更欣赏自然之美,天生丽质可谓是对女性容貌的最高评价;对女性的称赞不同。西方对于女性的赞美上来说,一位男士赞美女士的外表、服饰,是很平常的行为。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不同,如男士赞美女士的美貌可能会被认为是轻浮,他可以赞美女士的品行好,贤惠等,但很少会涉及到容貌。在应答模式上,英语国家的人们对称赞语的一般回应规律是表示感谢,表示感谢就是接受称赞,以遵循交际原则中的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西方人称赞语的应答可分为三种:接受式(Acceptances)、缓和式(Mitigating Responses)拒绝式(Rejections)。中国的情形与西方大相径庭,中国人非常重视礼貌原则中的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所以他们在回应称赞的时候,总是倾向于不接受,或不正面接受。虽然从心里感受上说,中国人同样爱听表扬的话,但在口头上,尤其是在人多的时候或在公共场合,多数人还是倾向于拒绝。 四、英汉称赞语差异的原因 (一) 思维方式

中华思想以儒学为核心,中国哲学讲究和谐,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受整体思维的影响,中国人的谦虚主要体现为卑己尊人西方人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崇尚天人两分,从历史之初便有着征服自然的强


烈欲望。西方人崇尚自由独立的个性,强调个体思维,对别人的赞扬坦然接受。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具有形象思维的特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因此,对于称赞语的应答,汉民族通常表现得较为含蓄委婉;而英语民族则大方、直接。 (二)中西方的合作观念与礼貌观念

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根基是建立于理念的思想基础上的,Grice会话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基本内容的真实性在英语国家具有重要地位,不可动摇。真实西方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真实性就是合作,合作就是礼貌,西方的礼貌更多地表现为合作。汉民族文化传统的根基,使人际交往注重传递。因此,在交际过程中也注重的传递,认为一切必须合乎情理,发于中节 (三)性别

这里的性别因素指的是一种特定的称赞模式,即男性对女性的称赞言语。西方社会概念下的女性是具有相对独立和自由尊严的,因此能够欣然接受男性的称赞。正如语言学家沃尔夫森指出,在美国,不管年龄、社会地位、职业如何,女性的外貌永远是被恭维的对象,她们可以受到任何人的恭维。而在东方概念下的女性是具有隐密性规定的。女性形象往往被赋予了更多的伦理禁忌。因此,对于男性的称赞尤其是外在形象的称赞,是容易产生尴尬和误会的。 五、总结

本文英汉称赞语的研究折射出中国和英语国家两个不同言语社区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分析了导致其差异性的原因,英汉称赞语差异不仅植根于各自的语言文化背景、思维价值观念中,而且还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地域跨度等诸多方面。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英汉称赞语更加关注的是称赞语在两种言语社区的社交功能,称赞语透过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反映出的社会价值趋向。但是不同言语社区的称赞语表达方式的差异并不能完全阻碍人们交流的进行,只有透过语言现象深刻地了解各自社会文化传统的差异,才能使称赞语真正起到增进友谊、加深感情交流的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1991.

[2]刘春阳.跨文化背景下的称赞语交际差异[J].东北师大学报,2012

[3]朱永生,严世清,苗兴伟.功能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李婷,(1991-)云南江川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类。 韩宾艳,(1991-)云南德宏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49f00df4a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e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