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外避讳语研究

2023-01-13 14:2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外避讳语研究》,欢迎阅读!
避讳,语言学,视角,中外,基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外避讳语研究

作者:夏文静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2年第03

摘要: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民族在词汇和语言的表达上都会有着很大的文化差异,体现着各民族的文化特点。语言中的避讳语是世界上各个民族之间都存在的语言现象,对避讳语的历史渊源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避讳语的异同点,可以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把握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促进语言沟通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避讳语 语言特点 异同分析

语言中的避讳语是各个民族都共有的社会语言现象,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所使用的避讳语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随着国际间日益频繁的交流,言语交谈过程中的避讳语也成为了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受到了众多的语言学习者、教育作者和社会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将从避讳语的概念入手,然后分析中英避讳语语言特点的异同,最后分析社会语言学和避讳语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沟通水平。 一、有关避讳语的总体概述

我们在本文中将要谈论的是社会语言中的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避讳语,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一个话题。在一定的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对某些词汇和话题表现出避讳的态度。在人类社会的最初级阶段,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和文明发展的落后,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对于上天、神、鬼的避讳。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避讳语的现象就更为常见了,对皇族和王公大臣的名讳都是不能提及的。在西方社会中,像GodChrist这样的词汇是不能随便说出口的,有些带有侮辱性的俚语也被列入了避讳语的语言行列中,比如,在西方白人对黑人进行轻视的时候就称呼其为Nigger而不称Negro,黑人在对白人的怨恨进行回击的时候就称呼白人为snake,这样的词汇在相同的种族之间也是一种避讳,不能对黑人和白人说这样的词语,否则会引起很大的误会和麻烦。 二、中西避讳语的语言特征对比分析 (一)对于圣人名字避讳的中英语言分析

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国家,一直深受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影响,自古以来就有对于姓名的避讳。例如,秦朝第一个统治者秦始皇的名字为嬴政,秦朝为了避讳皇帝的名字就将正月改成为端月,把正月字读成。唐朝才华横溢的诗人李贺,因为自己父亲的名字为李晋肃,名字中的字和进士的字读音相同,因此遭到了其他考生的非议,所以最后也没有参加考试。在西方国家,对于圣人和总统的名字没有个人崇拜的传统,在平常的广告语言和电视节目中,有些人会使用布什、华盛顿或者老布什等名字,给人一种滑稽的感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对于生老病死避讳的中英语言特征分析

生老病死虽然是自然界的一个正常规律,但是在中西方都有着这方面的避讳,都不愿意谈论到这一类的词语,主要原因是出于心理因素,对于这样的事情人们普遍会感受到恐惧。中西方在这一方面的语言避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中国社会一直提倡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所以中国不忌讳说老,但是对于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很多的委婉语和避讳语。当然,在汉语中对于死亡的委婉表达还会因为阶级地位,等级身份和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在西方国家,对于死亡也持避讳的态度。在中英的语言中都有着对于疾病的避讳,对于生育也是同样的道理。 (三)带有诅咒辱骂意味的避讳语的中英语言特征分析

在中西方的语言交际中,一些带有诅咒和辱骂意味的语言通常会冒犯他人,给人带来不愉快的感觉,甚至带来交谈双方之间的冲突,所以引起了大家的共同语言避讳。在英语中的这些词语经常是和动物有关联的,例如pigswinecow等,中文里面的词汇他妈的该死的等也是要避讳使用的。在当今的文明社会,对带有咒骂侮辱性质的词语进行避讳成为了一种共识,提倡一种更为礼貌健康的话语交流方式。想要促进交谈的顺利进行,就应该对这些词语进行有益的规避,避免不必要的尴尬情况的发生。 三、社会语言学和避讳语语言

马克思曾经这样说过: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思想的直接实现。因此,不管任何一门语言都不会离开它所处的那个社会结构,并且社会生活中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语言的生成,成熟和发展。 (一)社会因素和避讳语的产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语言的使用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在语言的数量上、形式上还是在内容和性质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避讳语的产生只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语言交流。一般使用避讳语的多为成年人,因为他们的心理机制已经发育成熟,是建设社会的主力军,有着一定的社会等级概念,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交流中非常重视自己语言措辞的得体性,尽最大的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语言冒犯行为的发生。成年人因为社会阅历的不断增多,关系网不断的扩展,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对于避讳语的使用也是相当的成熟。青少年之间还没有达到成年人使用避讳语的这种成熟地步,但是当涉及到伦理道德交谈的时候,同样也会有所顾忌的。另外,对于这种由伦理道德因素所引起的避讳语,东方人可以说老去了,而西方社会是非常忌讳说的,甚至在日常生活交际中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用词,深究其中的缘由,这主要是和东方社会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以老为上的社会价值体系有关,西方社会崇拜个人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的社会原因让他们很多人都有不服老的观念,不仅在语言表达上要避讳,在行为上也不能给他们以特殊对待,否则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文化因素和委婉语的产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避讳语的产生和运用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因素。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文化环境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对人们的语言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避讳语也就成为了语言文字使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避讳语作为语言现象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社交的言辞和言语的尊卑,所以使用更为礼貌的社交语言也成为了我国国民文化素质水平的重要体现,言语蛮横、毫无顾忌的言语交流肯定是会受到所有人的鄙视和谴责。西方推崇个人主义,所以很多事情都是避讳的。例如女性的年龄问题、收入问题等等都属于个人私事,不适合拿出来讨论,否则就有冒犯的嫌疑。取而代之,西方人的交流都是以天气来作为引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避讳,形成了语言使用上的一种委婉表达。 三、结语

中英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传统习惯和思维方式。英汉避讳语言有着一定的共性,但是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避讳语的分析,可以提高本族人民的文化修养,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关于避讳语的跨文化研究对于促进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桂媛.英汉禁忌语及委婉语探讨[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5. [2]贾王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李龙.英语委婉语在日常交际中的应用[J].教法与教学,20020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e40dc7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