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得奖 (1)

2022-12-23 12:1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得奖 (1)》,欢迎阅读!
洞庭湖,丞相,语文教案,得奖,初中

品词明意·知人悟情·析篇得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律,熟读成诵。

2.品读,知晓诗人投赠诗作的目的,品味感悟诗作炼字用词之精妙;了解体会“起承转合”的妙处。

【教学重点】

品读,品味感悟诗作炼字用词之精妙;了解体会“起承转合”的妙处。

【教学准备】 尚学课本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预习检测 1.揭示课题,齐读。

2.学生自主在学生端完成检测题。 3.分析统计,讲析典型错误。

二、诵读——感诗韵

1.听范读。提醒学生:关注字音、停连。

2.自由练读。

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 3.指名读,点评指导。 4.展示读。

三、品读——明诗意·悟诗情·识章法 (一)品味感悟诗作炼字用词之精妙

1.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孟浩然笔下的洞庭湖——

烟波浩渺、波澜壮阔、波涛澎湃、磅礴宏伟、水天合一……

2.追问:你是从哪些诗句或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预设:

:八月时节秋高气爽,洞庭湖中湖水暴涨,几乎与岸齐平 ——“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太清:这样的湖水,几乎可以涵虚、可以混太清。“虚”指的是“虚空”,是将天空倒映在水中,包

容天空之意。而“太清”则不止是天空甚至是寰宇,是将苍天上的寰宇几乎混为一体。

一个“”字,一个“”字,力重千钧,不仅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还让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

觉的意识。

3.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预设:锐意进取、胸襟广博……

你还记得哪些意境如此雄浑壮阔的诗句吗——

预设: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二)了解体会“起承转合”的妙处

过渡:“欲济无舟楫”,诗人真的是想渡湖吗 ——暗指想从政却苦于无人引荐。

1.研读1:作者投赠诗作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一看孟浩然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作这首五言律诗的——

观看背景介绍,交流小结:想从政却无人引荐,想做官却没有途径,投赠此诗希望得到张丞相的举荐从政为官,一展抱负。

哪些诗句中表达了作者的这种心愿呢

由此可见,“垂钓者”指的是什么人——张九龄 2.研读2:了解体会“起承转合”的妙处

过渡: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只有顺着作者思路,才能领悟文章真意。读诗、学诗也是如此。古人作诗,非常讲究章法、结构,往往在起、承、转、合上用尽心思。把握住起承转合,就把握住了作者思维的脉络。

观看微课——“格律诗中的起承转合”

质疑:从“起承转合”的角度说说“望洞庭湖”与“赠张丞相”有什么关系 生研读探讨。 交流小结。

——诗人首联以写洞庭湖发端,颈联承接首联进一层极写洞庭湖雄浑壮阔、烟波浩渺,颔联笔锋一转,巧妙设喻,由景到情,尾联以“垂钓者”暗合“张九龄”,以一个“羡”字委婉含蓄地表达希望张丞相举荐的心愿。

这就是“起承转合”,而“转”便是我们知诗意悟诗情的关键之处。 四、结课

(一)诵读结课

引读:一首《望洞庭湖送张丞相》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诗歌炼字用词之精妙,还让我们体会“起承转合”的妙处。

(二)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尝试分析《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起承转合”。

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00866fac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6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