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及运转的思考

2022-06-30 23:29: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及运转的思考》,欢迎阅读!
思想政治,运转,构建,体系,思考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及运转的思考

作者:卢正平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37



卢正平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0

摘要:在社会不断开放融合的时代,高校成为各种思想最激荡的汇流地,给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难度。本文在高校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基础上,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建立、队伍的充实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转等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98-02

一、加强高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校党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总枢纽和总开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纵观近年来高校发生的恶性事件,从上世纪90年代北京某高校学生无故伤熊,到高校学生残杀同学事件,如今的复旦大学某研究生被室友投毒身亡,都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运转中存在问题,缺乏工作的针对性和对“重点问题”学生的关注。所以,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伴随着社会元素和意识形态不断向高校渗透的情况,建立一个由党委书记、校长负责,党委、行政、学工部门、教学部门、各院系等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和党务人员、思想政治教学人员、辅导员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在这个工作体系里,各部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层层落实,人人有责,确保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顺利运转。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展开,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建立起灵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调控机制。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运转,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学部门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梳理工作中的常规和非常态问题,共同会商,制定方案,形成机制,将好的办法和做法长期坚持下去,避免工作中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混乱性,有条不紊地扎实开展工作。细节上要重视人员的“传、帮、带”,杜绝工作断层,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连贯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学管、教学、团建和党建等考评机制,形成管理上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确保思想政治队伍的执行力,减少学生“个体”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高校党委及时正确决策,避免“群体性”恶性事件的发生。

二、围绕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培养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俗话说:“泡菜的质量取决于泡菜的水”。如果没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空中楼阁”。为此,适应新形势,建立一支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高效率工作团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关键环节。主要是一靠选拔,二靠培养,三靠激励。

选拔是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前提,必须有严格的选人和用人标准,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教育家斯霞曾说:“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个根本要求。同时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高,能结合实际解决问题。如果从队伍的稳定性和长远发展来看,还要考虑知识结构、学历层次等,


作为优化队伍来源,合理配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参考。“培养”是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如果不学习,不追求进步,忽视对个人世界观的改造,思想就会蜕化,做人会迷失方向,容易犯错误。思想政治工作者学习和再教育是必然要求。高校党委要重视对思想政治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强化教育、深化培训、注重岗位交流,提高思想政治队伍素质,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不断充实新鲜血液,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让这支队伍时刻保持朝气蓬勃的状态,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励”是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保障。当前高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工作人手短缺、数量不足的问题,相对业务工作而言,思想政治工作生存相对困难,面临着工作难、培养难、选拔难的问题,以至一些同志不愿意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对此高校党委可考虑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改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经济待遇和生存待遇,予以重视,加强鼓励,调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这一工作能不能做好,关键在党委。

高校党委的重视,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干事有条件、工作有地位、发展有空间,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让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能够有力运转。

三、以教学为主线,党、团、学、工为依托,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展开

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里,教学为纵向,党、团、学、工建设为横向,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做到横向与纵向结合,点与面的结合,全面展开思想政治工作。教学是一条主线,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和监督机制必不可少,其目的是保障教学程序的进行,但这些手段不能从根本上保障教学效果。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道德教育、意识形态的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离开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影响和人文关怀,就是空谈。作为社会学科,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凸显重要,特别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精神与精神的沟通。在教学中应以爱国主义和传统的文化价值观为基础,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做人精神。“百行德为首”,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是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基础,让学生守住道德的底线、做人的操守和对党、对国家的忠诚,做政治上靠得住的人。以党、团、学、工建设为依托,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质。党建和团建两者都是锻炼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党建和团建活动开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精神风貌和协调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吸收优秀的学生入党,为党和国家提供生力军。学工相关部门是党建和团建工作的纽带,处于思想政治工作一线,涉及工作最为全面和具体,是最能敏锐发现和感受学生思想动态的部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引导,妥善处理,为学生在校期间塑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搭建一个温暖的学习生活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做到对学生负责和社会负责。工学建设是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桥梁,通过工学建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建立实践教育平台,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利用教学实训、实践,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氛围,缩短学生融入社会的时间和距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底蕴。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校园文化的建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学校发展要注重挖掘地形、地貌,建成具有文化格局和文化气息经典式建筑。校园环境的每一处要精雕细刻,让花草树木亦能怡人,打造园林式校园;每次活动都要留下文化痕迹,并具有长远的纪念意义和价值,融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一体,积累出校园文化底蕴;工作中要宣传学校优势专业和优秀毕业生励志成才的事例,营造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文化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形的诗”。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工作路线,抓住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灵的教育个根本,稳步采取措施,逐步推进。以传统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突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授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深入学生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植学生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信念,成为胸怀理想、脚踏实地的人。

参考文献:

[1]尹景玉,齐福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2]陈向平.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有效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素质教育论坛,2007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5dffa803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