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苏州园林课文原文

2024-03-10 06:1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苏州园林课文原文》,欢迎阅读!
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小学

小学苏州园林课文原文

苏州园林 篇一

早在许久之前就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样的话了,所以这一次刚好赶在放假,我们决定去游苏州,感受一下苏州园林的美和文化底蕴。

苏州给予人的印象总是淡雅的。那些小巷、深宅那些小桥、流水……好似总在烟雨中,古旧而迷离,自成一幅淡雅玲珑的江山水墨画。苏州既有山水之胜,又因园林而独具神韵,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至今仍保存着完好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的建筑以画为本,以诗为题,完美地演绎了庭院深深深几许、柳暗花明又一村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曲径通幽,峰回路转……

如拙政园的远香堂,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如四面荷风亭,完美地表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两袖清风的高尚品格;如怡园的画舫斋,表现了对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飘荡怡然自得的生活的渴望。还有网师园的真意,留园的小桃园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使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展现出深渊的意境。

苏州园林需要你认真品味,在繁华的背后,是空灵,是平和,是宁静……

苏州园林 篇二

我们刚来到古典园林,就被一幢幢古香古色的建筑物,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古树,吸引了目光。先来说那古香古色的建筑物吧,红漆漆的柱子,绿漆漆的栏杆,漂亮极了!每一间的横杠上都有五彩的画,画上各种人物、花草,上千幅竟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建筑物里面很宽,有四五百平方米,要是晚上一个人在里面,还真有点担心害怕。建筑物是用木头建的,富有名族特色。

穿过建筑物,就来到了后院。哇!苏州人真会享受,院子虽说不算大也很宽敞,不但能乘凉,还能舒心。这院子可真漂亮啊!既有小桥又有流水,让我不禁想起桥流水人家的诗句来,好一番诗情画意的布置。湖面上开了无数朵荷花,白里透红,好像小娃娃的脸蛋。还有一个专供休息的凉亭,看了这么多美景,就属凉亭最个人化了。走过小桥,一片树林凸现出来,走进去,草地上零零星星地洒落着点点阳光,松鼠偶而从树上跑过,花草的芬芳扑鼻而来,真像是处身于一片大自然美景啊!

走完院子,出口就到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美丽的世外桃源。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 篇三

阅读《苏州园林》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68题。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6、下面不能体现美术画特点的一项是

A.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B.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在哪个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C.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D.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7、下面对选文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图案之美的特点。 B.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C.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古代宫殿和一般住房的共同特点。 D.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充满自然之趣的特点。 A.选文是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和假山池沼的配合两个角度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B.选文介绍假山和池沼的特点,目的是说明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C.苏州园林的景物布置,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的效果。 D.“一般”“绝大部分”“大多这些限制性词语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 6.C 7.D 8.B 9.B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6450097c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